宇文老太太做事一向利索。
寿宴的第二天晚上,老太太对孝伯说好些日子没见老太后了,说明天要进宫去觐见一番,顺便当面感谢李妃娘娘和陛下的厚恩。
宇文孝伯闻言,忙和夫人商议着备下了几样觐见叱奴太后和李妃娘娘的回礼。第二天一早便令管家套好了朱轮高车侍候。老太太一脸喜气地着了九命大妆和官服,孝伯派了三四个下人跟着,由几个亲兵护着一路进宫去了。
老太太原是前朝大魏的公主,打年轻时就跟父兄和丈夫宇文测碾转南北,经历了从北魏到西魏,又历经了大魏江山移主成了宇文氏和高氏的江山。耳闻目睹朝廷家国的风云诡谲、朝生暮死的纷争杀伐。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上,实在比儿子孝伯更透澈敞亮。
她岂不知杨家和自己儿子并非一党?今儿背着儿子成全杨家的这门亲事,不是老太太愚钝,恰恰是老太太的精明世故和深谋远虑:她养大的儿子,当然清楚儿子的性情,不仅言行耿直,为人行事也从不知藏锋掖芒。得罪一人打堵墙,相与一人铺条路。她想悄悄为儿子铺下一条不意之时的路。
而且,杨家这门子亲事,只怕谁也阻拦不了的。既使自己不肯做这个媒,凭独孤氏那样玲珑活络的一个人儿,也会去另托一个老太后肯听的人来做这个媒——比如尉迟迥的老母亲、大周国的大长公主!
还有,宫中李娘娘是武帝患难多年的夫妻,她的儿子鲁王又是武帝的长子。只怕往后难料的事还多着呢!若能促成此事,老太太便为儿子多铺了一条进退之路。再说了,即使人家杨家的女儿做不了鲁王妃,也必会嫁给朝中别的一品三公之家!最有可能的恐怕就是三代出将入相、一门数十人垂朱拖紫的附马世家——尉迟府上;要么就一定是世代王公的柱国大将军李虎的子孙!
既然如此,何不借此设法成全相与,反倒同时得罪杨家、独孤家、李妃娘娘甚至陛下呢?
叱奴老太后见老姐妹、前朝北魏阳平公主宇文老太太进宫来叙旧,实在是高兴。拉着手儿问长问短,半晌不肯放下。
老太后道:“老姐姐只顾在家享清福呢,这么久也不肯来宫里陪我说说话?”
宇文老太太笑道:“老太后现在是天下第一贵人,几番想来,都怕打扰了你。”
太后笑道:“在宫中,虽说有众多的儿子媳妇、孙子和孙媳妇们陪着,怎比得咱们老姐妹在一起说话自在?你不肯来看我,倒有理了?”
宇文老太太笑起来了:“太后啊,你以为如今你这皇宫大院还是当初你们家那大将军府的门坎,谁想来就能来得的?如今,我一看见你们家那么高的门台,还有那成千上百拿刀带剑一脸正经的把门小子们,我这心里就扑嗵扑嗵直跳!还真怕哪个小子把我当要饭化子给轰了出去呢。”
老太后禁不住大笑起来:“还是那样一张利嘴!亏你还是皇家公主,什么没见过?如今里外都是你的理了。好哇,我倒要看看,是哪个不要命的小子敢拦你这位老封君、堂堂的平阳公主的,看我不拿拐杖敲断他的小腿子!”
两人开心地大笑一通后,太后叹气道:“唉,说来,这深宫重院、荣华富贵的日子,我怎么觉得倒不似当年那无拘无束的好!姐妹们随时都可以串串走走,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也没有人来拘谨咱们娘们姐妹的。年轻时,和他们男人一样的骑马拉弓、杀牛宰马的什么没见过没做过?这会儿日子倒是轻闲了,可姐妹倒不如当年走动的勤了!我实在也不好出宫惊动你们。可是你倒好,也不知是你人懒了,还是忘了我这个妹妹了。”
宇文老太太笑道:“妹妹怪的有理。想想当年咱们年轻的时候,男人家成年累月在外面打仗,咱姐妹们、娘儿家扯儿带女的天天聚在一起,倒也忘了男人们在外面是死是活、是伤是残。这会儿可倒好,小子们长大**了,也封将拜相、功成名就了,家家都是金奴银婢的成群结队,高车大马的成日闲在那里,人却懒得出门了!”
老姐妹俩说笑了一会儿,宇文老太太就把独孤迦罗托自己做媒,想把杨家长女丽华说给皇太后的长孙鲁王的话头提了出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