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方丈(48)

2025-10-09 评论


    四月的风儿又温柔又清爽。明灿灿的阳光晒在身上暖暖和和的。几个百姓打扮的卫士在后面跟着,翰成在前面拉着公主妹妹的手儿一直跑到山溪边,一会儿捉蝌蚪、一会儿采槐花。众人从没见小公主这般开心过,山野沟壑一时飘满了她清脆的笑声。

    新开的槐花一样最滋补的新鲜野蔬。小公主在乡下的几天,小翰成每天都会去沟壑河畔采些回来,摘去叶子洗净了,用面拌好放在笼上蒸,出笼后浇些香油、拌些青蒜,小公主竟

    比吃山珍海味香甜得多。

    宫里李娘娘不大放心,隔一天都要派人来探问一番或是送些食物。因知小公主在这里玩得开心,也有心让孩子见见市井风俗,所以倒也没催她们回宫。

    如此,十几天一晃而过。当李娘娘派人接她们回宫后,乍一见女儿的脸,不禁吃了一惊!起初以为小公主的脸肿了,细细瞅瞅捏捏,才知女儿竟是吃胖了。加上被乡间的太阳和野风吹晒了几天,看上去黑红光润的,分明结实了!

    李娘娘带着小公主来见父皇时,武帝见小公主黑红健康的小脸,抚着小脸蛋儿呵呵笑道:“这脸儿晒的,真像鲜卑老家毡包里的那些小丫头子。”

    从这里开始,奶娘便不时带小公主到乡下游玩一番了。每次都照例给她另换上一套农家的粗布衣裙,放她四处撒欢滚打。在山野河畔跑累了,回到家来,睡在土炕粗被上倒头便睡。奶娘秀月这时便守在她身边,望着她那可爱的小模样,忍不住老想伏在小脸上亲亲。

    小公主醒来,不是缠着跟奶奶学摇纺车、抽棉线,便是要学撂梭子织布。再就是跟翰成父子在宽大敞亮的院子里学织泥屐、编苇席,或是跑到隔壁大娘家里,跟一群乡下的姐姐们学扎花、剪麦秸葶、掐草辫子。

    夜晚,在院里的大杏树下,小公主和翰成一齐坐奶娘怀里,听娘讲天上海里和山里林里的神仙鬼狐故事。

    这样,娘和公主妹妹每次回宫,小翰成总要跟在宫车后面追上好远的一段路,直望到载着娘和妹妹的车影消失在翻扬的尘埃尽头时,才独自噙着泪返回家。

    童年,翰成对母亲的依恋和思念,大多是在一种温暖如梦的回忆里,那里除了母亲那温柔秀美的神情和爱抚的手儿外,总还要伴着公主妹妹那双黑玛瑙似俏皮的眼睛和银铃般的笑声。

    母亲和公主妹妹两人,在他的记忆里已混融合一了。

    以后,每次母回京,车上的小公主总是和车下的翰成一样又哭又闹,非要奶娘答应带翰成哥哥一起进宫。后来明白再闹也无用时,小公主便一抽一咽地着坐在奶娘怀里,手里握着翰成哥哥送她礼物:或是里面装了一只蝈蝈的红白高梁秸编的小花蝈蝈笼;或是哥哥亲手扎的小花灯、小风筝;或是哥哥送她的一对小泥屐……泪眼迷朦地望着在车后面叭叽叭叽奔跑追赶的翰成哥,直到看不见他的身影时,才伏在奶娘怀里大哭一场,直到被车轮颠睡为止……

    到了宫中,翰成哥送她的这些礼物,便成了她远比珠宝玉翠更加珍爱的收藏。

    在贺公主的记忆里,开始懂得什么是爱别离苦的滋味,便是从翰成哥那渐渐淡远在山路上的小小身影、在隆隆作响的车轮和马铃声响在空旷的山道上开始的……

    那年春寒,小公主不经意受了一场风寒后,病虽好了,却觉得吃什么东西舌根都是苦的。

    那天,她的小猫跑到了掖庭宫的后花园,她四处寻猫时,突然看到园子角落里有一树乍开的槐花,一时又惊又喜,立马就叫人折了下来,要奶娘亲手做了她吃。

    奶娘精心做了一碗,公主尝了两口便放下筷子,说根本不是在乡下老家吃的味道。后来自己想明白了:高墙大内的宫中,如何能够品味得到山乡农院里那种浓浓的亲情和开心的野趣?

    正巧,听说奶娘近日要回老家为翰成哥哥的爷爷上坟,贺公主便闹着要娘娘恩准她跟奶娘再回乡下一趟。

    可是,公主毕竟不是小孩子了,虽说鲜卑人比汉人的规矩一向少些,可毕竟沿习的多是中夏风俗,女孩子大了,也不能随便出宫的。但终究经不住小公主的再三哀求,又见她好几天都不大吃东西,脸儿黄巴巴的,只得应从了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