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回府的日子,夫妻两人皆为后宫的凶险而忧心忡忡。
眼下,两人最感忧虑的一件事是:女儿杨丽华与太子大婚之前,太子与东宫一位下等侍女便已生有长子。太子妃入宫后,别的两位姬妾夫人都相继生下儿子,偏偏太子妃丽华两次喜结龙珠,却是一对女胎!太子的身子骨如此,太子妃至今又未有亲生嫡子,即使将来太子能荣登大宝,丽华因无自己的嫡嗣,仍是吉凶难料。
丽华生性淡泊不知虑事,他们却不能不替女儿操心。两人合计了一番,终于得出一计:太子的长子宇文衍是服侍太子更衣的侍女朱满月所生。朱满月出身罪俘之后,当年兵败城破后被掠为大周奴隶。独孤氏盘算,丽华如今仍无子嗣,不如把朱满月的儿子收为太子妃的嗣子,养在身边亲自教导。这样,一来原就是太子的长子,二来经丽华过嗣并亲教,母尊子贵,将来毕竟也算有些指望了。
独孤氏替丽华筹算好此事,太子妃把这个主意与太子商议后,太子倒也高兴,立即上疏奏禀父皇。
武帝见太子妃如此通达,心下自然高兴。其实,情知太子妃丽华迟早也会有自己的子嗣,如今她竟肯立太子的长子、朱满月的儿子为嗣,一来证明她无争嫡之心,二来可知杨坚也并不像别人疑惑的有什么野心。如此看来,倒也实在是朝廷之福。
于是,武帝亲自为皇长孙宇文衍改名为宇文阐,又即刻令人拟诏:即日起,皇长孙宇文阐由嗣母太子妃亲自哺育并教导敦促文武功课的修习上进。
自太子遇毒之后,独孤氏和太子妃在太子的饮食起居上比往日更加处处小心了。每餐饭菜、每杯茶药,都要看着宫人亲自试过后,甚至还要自己亲自再试了,然后看着太子食用才能放心。
杨坚在京中停留十数日,回任前还是难以放下心。他隐隐预感到自己离京之后,太子还会出现什么事。可是,因自己所驻守之处乃兵家要地,故而不能在京中久待。
想当初,太子定储之后,杨坚夫妇在朝中的身份顿然显赫,树大招风,几位好友皆认为杨坚暂时离开京城比仍旧待在朝廷好。故而,自女儿大婚入住东宫后,杨坚便反复上表,主动请求家小羁留京城,自己和侄子杨素、杨广、杨勇等皆离京戍守青州。
杨坚自幼跟随父亲杨忠身临前阵,颇是历练了一套领兵打仗的经验。这些年一直戍守在外,凡是他的防地就极少有告急京城和求增援兵的事情发生。
这样,虽说长年累月地妻儿离别,毕竟也避免了朝中党争带来的诸多麻烦,因而耳边骤然清净多了。只没想到那些人至今依旧不肯放过太子。
此番太子遇毒,因一时无法查出凶手,夫妻二人在人前也按宫中御医所说,太子是患了惊悸之症。为了太子,他们不想打草惊蛇,不想敌手因此更加疯狂,使朝中两党也更加剑拔弩张。
既然太子一时无碍,隋公夫妇便不想因小失大,更不想弄个两败俱伤。
李娘娘在山寺获知太子宫中遇毒的消息后,惊得如雷轰顶!她再没想到,自己出宫不久便出现了这等大祸!每日里焦虑烦愁、寝食难安,痛心自己不能两全,顾了女儿却丢下了儿子。
因焦虑太子眼下情形,想要派人进宫去看,却不知派哪个回去更让自己放心。末了,倒是奶娘秀月提出不如让翰成进宫去看看的主意。李娘娘急忙令人上山去寻。待慧忍匆匆来到寺里后,娘娘反复嘱托再三再四,这才放他下山进宫探看实情。
慧忍闻听太子在宫中遇毒的事情后也大吃一惊!接到娘娘懿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即刻纵马进京探看。
到了京城时,天色尚未暗尽。慧忍虽持有娘娘交付的一副可以随时出入各道宫门的铜牌,仍担心白天走动宫掖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因而,他在宫外一直等到天色昏蒙、掖宫将要关门之前,才着了宫中侍卫的公服,携了铜牌悄悄潜到东宫。
慧忍曾在太子的东宫值宿数月,对宫中大小路径倒也记得清楚。恰好这天起了些黄风,除了缩头缩脑的宫门兵吏外,一路冷冷清清的很少见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