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方丈(63)

2025-10-09 评论


    在雄浑的鼓乐声中,大周太子宇文赟领军辞别父皇、母妃和送行的文武百官,离开京师一路迭鼓拥旄、日夜兼程地向北进发。

    八月下旬,中夏还是秋阳高照的天气。大军一路急行,临到北疆边地时,眼前已经是黄叶飘飘、枯草茫茫的初冬景象了。

    这个季节,北方游牧部落正值草黄马肥。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漫长酷冬,北方游牧部落便上百里乃至千里地朝东南温暖之地大迁徙、大走场,试图寻求一方存身之处,以期安然度过一个严寒季节。故而,年年此时也是西北民族猎火狼山、铁骑南侵之际。

    大军越往北进发,面前越是荒漠千里、浩如瀚海,途中常见大团大团卷成斗状的蓬草游走于旷野。路旁杂生着大簇大簇被秋霜染成胭红色的白茅,于无遮无挡的浩风中翻涌如浪。

    风挟着利哨扑面而来,士兵们被风吹得摇摇晃晃。随风飞扬的砂石偶尔撞击在戟戈刀剑上,发出细碎的金属声响。

    风停了。而沙尘似乎还不肯平息,飘浮于空中,染黄了漫漫浩野。

    士兵们的脸也成了大漠一样的颜色。

    向西望去,地平线上空悬着的那大如车轮般橘红的夕阳,此时竟如漏水的沉船般,眼见一点一点地坠落于灰暗的山林丛中。西天黛色的暮云中挟着零零星星夕阳金红的余辉,映在远处大簇大簇微微曳动的褐红色灰白色茅丛上。

    苍凉的大漠显得沉寂而寥远。人伫立在那里,感觉大漠从自己的脚下延伸向神秘无际的暗夜深处……夜完全降临了。天边开始浮出了寥寥数点寒星。

    因未听到宿营的指令,士兵们仍旧在行走。

    这是一处不甚陡峭却显得漫长的土坡。行至高坡上的先头阵营向下望去,见山下军中引路的火把参差晃动仿如一条鳞片会发光的长龙在逶迤爬行。

    步军兵士们的步履开始显得有些疲惫和杂乱了,扛在肩上挂在腰间的兵器偶尔的相撞声,装载着粮草辎重的车轮声和马叫声,放眼千里而不见城郭村落的旷漠野川,悄悄潜伏着大战前的躁动……宿营的号角声终于响起,听上去苍凉而悠远。

    军队驻营的帐篷呈鼎足形,分扎在龙首阳一处进退有余的川谷里。这是先头部队事先寻觅好的一处宿营地:易守,防火,背风。

    翰成坐在太子行帐不远处的草丛上,听远处巡逻哨兵击打刁斗的声响透过暗夜,萦回于营地四周。

    翰成望着浩空寥星和闪耀于夜色中的营火,闻着秸秆燃烧的芳香,骤然记起遥远的故乡土院,夜色降临时分小巷的狗吠,娘那被灶火映红的慈祥的眉眼和粥熟的气息,也忆起贺公主时而俏皮时而幽怨的眸光……直到这次行军途中,翰成才从同僚那里获知:原来这次战事的起因,是因突厥为能牵制大周,派使强聘大周宇文贺公主,公主在宫中拒婚撞柱,太子于是向陛下请缨杀贼的。

    翰成闻知实情后惊愕万分!再没有料到自己此番打出山门,原想只是报国扬名、汗马取侯,终不负公主的深情厚意。孰知此一战竟是为公主而战——公主拼死拒婚,绝不仅仅只是要抗命和亲,恐怕更有自己的原因在内。

    翰成此时甚是懊悔离京开拔之前,因怕爹娘和公主为自己担心忧虑,竟连书信也没给公主留下一封,也不知眼下她的伤势究竟如何了?心内又痛又怜,每日只有默默祈求佛祖保佑公主平安无事,发誓奋力杀敌、建下奇功,待凯旋之日,给公主一个惊喜……左军吴安公和右军长孙将军果然不负圣命,与突厥的先后几场激战中,已经相继夺回了部分失地。太子所率中军进入西北之后,立即乘势围截,连着也打了大小几场胜仗。

    翰成被太子晋为殿前侍卫、六品厉威将军之职,主要职责是守护主帅左右,故而未到非常之时根本就没有机会上阵冲杀的。

    翰成渴望亲临前阵杀敌建功却始终没有机会,又见别的将士打了胜仗回营时的那番豪气和自得,嫉妒得眼都红了。十几天下来,竟急得起了一嘴的燎泡。他独自来到无人之处,把几十斤重的一杆铁柄长枪舞得呼呼生风,恨不得立时就随大军杀入阵前,一枪挑了突厥诸将!这几天,只因寒流骤至加上水土不服,大军营中突然流行起伤风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