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天中(104)

2025-10-09 评论


    透过蒙胧的雾层,雪如看见正东方的天际有那么一团晕光微微浮动着,那晕光穿透雾层,越来越明艳、越来越夺目时,雾霾却随之稀薄、淡然下去了,丝丝缕缕地开始飘游撤退到了远处。

    当浓雾终于收尽时,雪如低头一看,见自己全身的衣服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湿漉漉的,裸露的手臂上挂了一层星星点点的露珠儿。

    而东方的朝霞这时开始泛出那俏艳动人的胭红了!

    太阳,破雾而出的太阳,新鲜得仿如刚刚洗过的金镜一般光灿耀眼!草叶明晰了,绿树明晰了,远处的所有山岩陡峰也明晰了。只有淡淡的、薄薄的,罗纱般的山岚笼着更远一些地方的山峰。

    少室山,你究竟蕴藏了多少人世难得一见的神妙之处呢?

    沉睡了漫长一个冬季的大山是被育林的众人惊醒的。

    此时远远望去,只见四下的山岙子里、缓山坡上,到处可见人影在云雾间徊徨游动──这不是上山砍樵的樵夫,也不是山间修行的仙道高僧,这些都是参加封山育林的山城学生、官员和百姓。几年来,他们已经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山崖沟壑植下了成千上万株的树苗。

    转眼雪如进山已经有十多天了。白天,他在少室山这一带四处巡察各队的植树情况,帮着挖坑、填土、种树,派人下山联系树苗、树种和食物。晚上和师生们一起挤在这座被人叫做三皇寺的古寺里,寺里眼下还有三四个修行的僧道和他们的四五个徒弟——在少室山一带,这样的小庵小寺至少有二十多处,大都属于少林寺的子孙庵堂。众人未进山之前,妙兴就派人进山,向这些庵堂的管事和尚交待过了:在封山育林的这些日子里,各庵堂都要尽可能多地为上山育林、积德行善的人们提供食宿方便。

    靠古寺旁的山崖上,有一小股春夏不断的清泉从山顶流泻而下,流到这里便汇成了一股不小的瀑流。再从这里飞溅而下,顺着岩缝一直流到山脚,汇入颍河,最后流向了远方的大海。晚上躺在寺里,听那瀑流的声响,仿如天鼓一般。寺堂前有一方类似平台的平地,对面正好是千岩万峰。两旁是曲涧回绕,深谷幽壑。背后是巨大的山石屏障,在这里建寺,正好可挡住冬天寒风冷雨的侵袭。

    在少室山上,这里算得上是一方难得的修行净地了。

    若清晨的少室是一个含羞的少女,傍晚的少室景致则是一位风韵万千的少妇了。收工以后,夕阳刚好坠落在对面的香炉峰后面。只剩下些许的晚照斜辉轻洒在满山嵯岈峭绝的石林之间。

    雪如站在一块突兀的山岩上,放眼望去,见陡削矗立的林石在夕光霞辉的映照下,反射着一色橙红的金辉。身后,那一胍从山顶飞奔而下的瀑流迸射着细碎的水花水珠儿,仿如天女信手撒向人间的五色珠矶一般,明明灭灭,烁烁闪闪地飞溅于四面八方!此时,极目环顾山峦四野,处处山石岗峦都是金光辉耀的,仿佛到了传说中的西天极乐世界一般!

    这简直就是一幅用金泊镶嵌起来的、富丽堂皇的画面啊!

    这时,从远天飞过来一群晚归的黑鸟——在半山腰的一个岩洞里,是它们这个部落的窠穴。当它们快要滑落到山岩的时候,啼声蓦地变得深情而娇懒起来。它们携侣唤伴,和着风之涛、山之韵,仿佛絮说着离别的思念、团聚的亲柔,悠然地、毫无设防地慢慢飘落于山岩巢中。

    怪道人有“近山知鸟音”之说!

    在山里的这几天,雪如觉得自己好像也能听得懂这些晚归的鸟语了──这是无法描摹的天籁之音啊!谁能想到,这样美妙而柔情的鸣啼,这样娇嗲如絮语般的呢喃,竟然会是一群山老鸹——寒鸦的啼声呢?

    雪如正在侧耳谛听鸟音,忽听有人唤他。寻声望去,只见两三个人一路攀着那道崎岖的山径朝山顶爬来。

    雪如赶忙迎过去,原来是县署的一位同事,带着凤鸣和另外一个卫兵专意上山寻他来了。只见那同事一边喘着气,一边两眼瞅着四下那幽秀迷人的山景说:“嗬,怪不得呢!原来杜会长躲在这神仙住的洞天府地,修心养性、享受清闲来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