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昌说:“雪如,临行前,我有几句话想对你说:你的几个军政界的朋友,对我们山城的许多事情,的确帮了很大的忙。这些年,有老樊的部队驻守这里,山里的那些土匪也没大敢进城骚扰过。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这些大小军阀的防守,没有谁的防守是铁板一块的。特别是咱山城这地方,形势更是复杂,哪一路神仙不是两眼紧盯着这块‘兵家宝地’的?
“这两年,你和樊大哥的来往明显是多了一些,在外人眼里,关系早已是非同寻常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如果樊大哥一旦失利,势必会影响到你的处境。所以,倒不如我们一同走得了!毕竟兄弟之间能相互照应,我做事心里也就踏实多了。”
雪如道:“翰昌兄,这几年,咱们弟兄在一起做事,实在是酣畅快意。只是,我眼下在山城还有几样没有了结的事儿。等办完这几样事情,我立即就去南方找你。我想,最长也不过是一两年的日子吧!”
翰昌点点头:“好!那就这样定下了!你的官职,我在那边替你谋划着。一有机会,我立马通知你。”
这两年,樊将军因和雪如的情谊深厚,自然而然地和翰昌也成了好朋友。听说翰昌要走的消息后,他专意从外面赶回山城,也为翰昌举办了一场大型的送别宴会。
酒会上,气氛很有些沉闷。雪如见酒一时下不去,便提议大伙不妨轮流劝酒,又出主意说,每人必得说出一句劝酒令来,这劝酒令还必得是一句带着酒字或隐含着酒意的古诗。说得不对题,或是提不起酒兴的,大伙可以评断劝酒的人自己把酒喝下去;若是说得贴切,翰昌君就得喝下。
老樊在一旁一听便嚷嚷起来:“不成不成!这怎么行?你们仗着自己一肚子墨水,想出这点子来,分明想要灌倒我这大老粗么?”
大伙都笑他,说老樊你这是在耍赖!谁不知道你是秀才出身?见这会儿是军武的天下,因怕人说你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竟也充起粗人来啦?
大伙都不依不饶,又说这个劝酒的法子不俗。老樊设若再说话,先罚他三大杯下去!老樊看看赖不过,只得噤声作罢。
玉纯首先端起了酒杯,他想到这几年里孟县长领着他们几个,为山城做下恁多的造福乡民之事,一时动情地哽着声音说:“翰昌君!这些年里,你为山城百姓做下了许多的福事。我先代表山城老少爷们敬你一杯,祝你此去鹏程万里,一路顺风!‘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请君饮了这杯吧!”
翰昌接过酒,一饮而尽,眼中有泪光闪动。想想来到山城,有雪如、玉纯和老樊这几位相携相帮,虽说是只身在外,大家整日厮守在一处,倒也从未有过孤独之感。家中虽有高龄的老父老母,可老家禹州和山城毗邻,在任上的这些年,时不时的还能回去探望一番。如今,翻山越水、只身一人地要到几百里外的地方去上任,今后大家彼此若想再见,恐怕已不是一桩太容易的事了。想到此,情绪不免更是低沉起来。
老樊哈哈一笑:“我说你们这帮子秀才!婆婆妈妈地真让人受不了。这么简单的一个调任,怎么弄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若是我等军人,三天两头儿地南征北战,整日把脑袋掖在裤腰里,如果也像你们这样,分别一次就闹得这么黏黏糊糊、悲悲切切地,这人还有打仗的胆量吗?听我这个粗人也凑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来,好兄弟!喝它个一醉方休,才是英雄真豪杰!干了三杯!”
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行武出身的军人,果然比书生要多几分的豪爽、少几分的优柔,都赞叹他将帅豪气与众不同,却说翰昌君也不用饮三杯,先饮一杯,再和樊将军碰一杯得了!
翰昌接过酒道:“都像樊大哥这样豪爽,我也别去上任了!大醉三年,岂不痛快?”说着,一饮而尽,又和樊将军碰了一杯。
雪如也端起一杯来:“翰昌君此去南方,定能够重新建树一番辉煌功业!我们大家希望你不要忘了中原父老,也不要忘了故乡朋友,常回来山城来看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啊!翰昌君,也请干了兄弟的这杯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