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天中(142)

2025-10-09 评论


    众人都笑了起来。

    众人到洛阳,见识了大帅的寿宴场面是如何的热闹:五六百各界达官、士绅整整摆了几十桌酒席,往来的车马人流几乎摆满了半条大街。仅从康有为老先生专意赠给大帅的一副手书寿联上,便可揣知吴大帅此时在当今中国军政界的实力和势力之盛:牧野鹰场,百岁勋名才半世;下联是: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这一段时间,虽说名义上河南省府仍旧设在开封,可是,由于吴大帅的巡阅使署设在洛阳,故而,实际上洛阳已成为省城各方官员的常驻要地了。这样,大帅的寿宴之后,雪如和谢县长、樊老二等又在洛阳逗留了几日,顺便又分别拜会了教育、实业和财政厅的诸位上司,方才赶回山城。

    这两年,因有老樊的队伍驻在城里城外,山城的百姓、学校和各项实业倒也没有受到太大的骚扰。可是,近些日子,因老樊和吴大帅的关系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山城的局势便开始显得有些紧张了——

    原因是由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引发的:

    前些日子,南方军政府内部发生了动乱——陈炯明突然背叛孙逸仙。他的作乱,竟致造成了南方整个军政府局势都开始动荡不安起来。这时,北洋政府却暗自窃喜起来:此时,若乘虚而入,便可一举灭掉孙中山的残余势力,除去多年的心腹之患!

    这段日子,因樊将军队伍兵力发展的势头过于迅猛,显然已引起了吴大帅的高度警觉——其实,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对这个老樊放松过戒备!故而,一听说南方军政府发生动乱,吴大帅立即对樊部下达了一个命令:全军整装待发,随时听令南下。然而,却并不说明如何用兵。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蹊跷事!

    老樊立即召集众人,紧急分析吴大帅此次调兵南下的真正动机何在?是要他去攻打孙中山?还是要去攻打陈炯明?

    雪如分析说,两种可能都不排除。因为,虽说大帅这时表面上仍旧受命于北洋政府,若他真有洪宪之志,恐怕也会效法洪宪当年的做法:一方面逼宫,一方面投机革命,争取民心而倒戈孙中山,借机登台;也不排除他有自立山头、拥兵为王的可能;或者,更还有渔翁坐等鹬蚌相争之利的美梦。

    然而,无论是打谁、保谁,他既然仅仅只是派老樊的主力去单独作战,从北到南,千里迢迢,几个月的行军下来,粮草、军饷和药物,哪一样一时跟随不上,整个队伍就会难以自保了!而且这一路之上,中间要跨越好几个省份,经过好几派军阀的领地,恐怕到不了目的地,半道上就有被人吃掉的危险!就算樊部的主力过五关斩六将、大难不死,能闯过层层关隘赶到广州,到那时,无论是打谁保谁,生死也是难以预料的!

    老吴的借刀杀人之计是显而易见的。

    如此分析下来,众人不禁个个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眼下的情况,显然已经面临到了某种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吴大帅这里,更显然早有防止老樊可能背弃自己的准备,他不同寻常地特别委派了他的两名亲信特派员,于昨天下午就赶到山城了,不仅在表面上说是送慰问信和饷银、弹药,而且以帮助樊部整顿士气,操练为由,就算驻在老樊的司令部了。单等着洛阳吴大帅的命令一下达,随时监督樊部南下。

    樊将军和雪如等人,天天打着在一起打麻将、喝酒听戏的幌子,几个人躲开监视,悄悄商议应对之策。

    雪如读大学时就信奉中山先生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虽然目下自己身为北洋政府的地方官员,北洋政府眼下仍旧掌握着北面的大半个中国,可是,南方军政府北伐护法的呼声却一直高嚷不断。他心内也早就希望有一天,革命领袖孙先生能够铁肩担道义,一统天下。他相信:唯其如此,中国才会真正有强大起来的希望。

    樊将军这里呢,清末时期就信奉革命,也曾参与过革命党人组织的武装行动。加之与雪如交往的这些年里,更是每每受其影响,又岂肯对自己崇敬的人下手呢?

    雪如分析,目下孙先生能够调用的兵力肯定匮乏。否则,量他小小的一介陈炯明也不敢如此猖獗。这时候,若樊大哥投奔他去,正好也是一个绝好的政治机遇——既可为孙先生济困解难,又可避免被他人吃掉。而且,今后一旦有了孙先生的支持,这南方之路上,老樊就不再只是孤军一支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