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天中(53)

2025-10-09 评论


    雪如不禁暗暗惊叹:这个老樊!竟敢想着自己办一处军武学堂呢!

    两人正在商议高等义学的事情,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吵吵嚷嚷地。老樊喝了一声:“外面怎么回事?”话音刚落,一个小个子的卫兵便跑进来报告说:“报告司令!有几个百姓闯进军营喊冤告状!还说非要见司令不可。咋也轰不走!”

    樊将军沉着脸问:“状告何人?”

    卫兵道:“状告兵差支应局的经办。”

    这兵差支应局,原是县署下面的一个设置。后来,两下通过协商,就变通为由樊军司令部派遣几个人、地方配合的形式了。谁知,这样一来,虽说县署在征集军粮军饷时,不再与百姓发生直接冲突了,可因他们这些人不再受制于地方,做事竟有些嚣张起来。下面的村镇对此事早有微言,雪如一直想对樊将军提及此事的。因见他就要离开山城打大仗了,才决定先把此事放一放,等以后有机会再说。谁知,今儿百姓竟自己告上门来了。雪如这时在一旁对老樊低声耳语了两句,樊将军的脸色立马变了,厉喝一声:“放进来!”

    相继涌进门来的,是几个衣衫褴褛的乡民。

    这季节,眼见已是入冬的天气了,雪如看他们却是一色的打着赤脚。因常年赤脚走山路的缘故,所有的脚皆是一色的粗砺宽大。其中,有一个年纪稍小些的,浑身打着哆嗦,见雪如很注意地看他们的脚,便惶乱地把自己那双满是泥污的脚躲躲闪闪地缩到别的脚后,从人缝里探着头来,又惊怕又好奇地偷偷打量雪如和樊将军等人。

    这群乡民中,领头的那个人看样子有二、三十岁,生着一副大刀眉,一脸的灰头土脑,脸上还带有几道伤痕。身上的破棉袄,早已看不出原来的底色,上面大大小小地摞满了不同颜色的补丁。

    他们进得门来,见是两三个官长模样的人端坐在那里,也不敢立马就说话。在大刀眉的带领下,一群乡民扑扑通通地全都跪了下去。几个人先爬在地上磕了一串头后,才跪直了说:“青天大老爷,请给草民做主啊!”

    樊将军和雪如忙让他们起来慢慢讲话。大刀眉领着站了起来,看看樊将军,又看看雪如和另外一位参谋官。雪如对大刀眉点点头,指了指樊将军道:“老乡,这位就是樊钟秀司令。你们不要害怕,有什么委屈只管对他讲来。”

    大刀眉听了雪如的话,眼看着樊将军说:“樊司令,俺几个是栗坪的,今儿大清早摸黑往城里赶,专一是来送军粮的。俺今天告的是那个收粮的先生,他昧着良心在秤上做私。俺们几个在村里,当着一村老少爷们的眼看着,明明称好的足足十石粮食,可运到城里来,怎么就变成了九石半了?不是俺不想忍这口气,回去叫俺咋向各位老少爷儿们交待哩?听说,这次交粮,被坑秤的也不止俺这一个村。君赵的人说,他们也是这样被不明不白地就短了半石多的粮食。他们不敢吭,俺气不愤、上前问了几句,说这些粮食先不入库,再用人家粮行的大秤过过究竟少了多少,谁知,那几个收粮的先生就让两个扛枪的兵打俺。说俺这是想聚众闹事,说再敢多说一句,就捆到樊司令这儿来给崩了。可俺在山里面也听说过樊司令你的大名,都传着你是杀富济贫的宋江再世哩!所以,俺几个才打听到你在这儿,到这儿告御状来了。请将军为小民做主!”

    那个年岁小的和另一个年岁大些的,在人群中抬起破棉袄袖子擦起泪来。雪如在一旁听了,心里便觉得这位年轻的乡民真是有胆有识的主儿。先是能有胆量和主意,敢直接找樊将军告状,这就不像是一般懦弱农民的举止。更何况,一个普通的乡下人,在一位传说中的“山大王”面前,竟能叙述得如此暗藏机智,更是不多见的啊!

    看来,今儿也活该兵差支应局的那些人倒霉。明知樊将军还没有离开山城,还敢继续妄为,这不自找死么?

    “多行不义必自毙”,看来,今儿他们也真是作到头儿了。

    再仔细看看这位领头说话的乡民,原来顶多也不过二十岁出点头儿。只因日子艰难,人长得老相了些。乍一看,倒像是三十来岁的中年汉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