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再次凑近前去仔细揣摸了一番那碑上的五岳真形图,品咂和回味了一番,都以为解得还算有理。
雪如转而却又道:“不过,若以晚生所见,我们这中岳嵩山若单单只以‘雄浑’、‘如卧’来概括,恐怕是不足以尽道嵩山之全部神貌的。因为,中岳嵩山是一山二子,除了太室山之处,还有西面的少室山。可是,为什么这幅五岳真形图会对岳的另一子少室山之山势忽略不提呢?我想,个中的原故,不过是因中岳的道教徒偏爱其所依、所据的太室山。因而才只以太室山的貌势而概之整个嵩山了。然而,这是不大准确的。”
见众人疑惑地望着自己,雪如笑道:“众位大人若疑惑为何晚生会说出这般不知轻重的话来?‘不识中岳真面目,只因未到少室顶’。待明日或者后日,众位有兴致的话,咱们一齐再到少室山一睹其真面貌,诸位自然会看到中岳之奇险幽秀的另一面。不过,那少室山的山路比起太室来,可是更显险峭陡拔呵。山城的少室山,若论其秀、其幽,古时就有‘小黄山’之称的。只不知众位可愿冒这份艰累风险,以验证学生之言虚实?”
众人一听,纷纷感兴趣地说:“哦?果如杜会长所述,又老英雄也有兴致的话,咱大家不妨去感受感受!”
众人把偌大一座中岳庙从前到后统逛了一遍后,一时间都嚷嚷走得腿脚酸痛。于是,一起来在道会司的客房略略休息了稍许,用了茶点果品,方才告辞了庙中住持,一路出门策马继续往观星台、三阳宫、法王寺和永泰寺各处游览了一遍。见识了只是听说过、从未见识过的永泰寺大殿前的一棵千年“菩提树”。
从永泰寺出来,众人顺便来到了寺院北侧的太子沟。站在山下,众人但见这里乱石如云,山泉轰鸣。流水千回百转,山石嵯岈峥嵘,其险厉之势比其它处来更是别有一番苍天造化之气!
众人赞叹道:“杜会长,漫说到少室山去了,仅只到了这里,我们就已经开始相信你所说的中岳嵩山千变万化的真面目了!”
面对如此天然胜境,众人无法想象上苍当初是怎样造就了这种奇异景象和地理风貌的?不知当年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巨大的山体运动?发生了多大的洪流,才冲泻而成了这壮观景致的?康老英雄和他的随从皆感喟道:“实在是想不到,中原这方小小的山城,竟然是‘一岭林壑一片绝,一座寺庙一处奇,处处是风光、一步一景致啊!’”
次日大清早,众人都撺掇说:机会难得,莫如乘势再到少室山看看。康有为禁不住众人都一致鼓劲儿,便也兴致勃勃地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好吧,咱不妨舍命走它一遭!”
见老人这般提劲,大伙便带了干粮茶水,备了其它爬山登攀所需的物件,鼓足劲头往少室山攀去。
众人一开始攀登少室山,就开始体味到了中岳嵩山决非“雄浑”、“如卧”所能概括的真义来——只见山崖岩石神韵各异,石林飞临、古松倒挂、虎啸猿啼、一步一景。其险峻之势着实令人耸然生惧。
众人一路艰险一路感叹,整整一天才闯过了南天门。迎头时,赫然看见三皇古寨耸立头顶云间。
又走了半个时辰,终于攀到三皇古寺。
这座古寺是依一处巨大的岩屏而建,寺前有一方宽阔的山涧平地。众人伫立于平岩之上,遥观四面八方,但见群山耸玉,万壑披银,石林危耸,险岩竞雄!一时间,直疑是身处琼楼玉宇,不知天上人间?
此时,又见天浩云低,乱枝虬柯;间有松翠空谷,风吟绝岩。遒劲的溯风骤然吼响,遍山涌起涛声,众人一时几乎无法稳脚!雪如领着众人来在十几丈高、十几丈宽的天然屏障下避风。谁知,顿然觉得狂厉山风统被挡在了山石之外,连脚下那些干枯的小树也纹丝不动了。
雪如指着更高一处的峰峦对众人道:那里就是当年金宣宗皇帝躲难的地方——三皇顶。
沿屏障,原有一股小山瀑,只因天寒地冻,山瀑从山顶上流经岩崖的途中,就开始结成了冰凌,渐渐地聚成了眼前这琉璃般的大冰挂。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