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她!”
“似乎我的同情心没有你的好?”
“你始终没有弄清我的意思。”李婉如道:“死,对她是解脱,那是仁慈。放了她,她还会活下去,在她来说,活着才能让她受罪。”
“你刚才不是说过,一个疯子根本无法体会‘折磨,两字?”李婉如暗暗心惊,哪一样都不如她,道:“至少放了她比杀了她好些。”
“为什么?”
“也许她多少还会恢复点知觉,只要恢复一点,她就会体会折磨的滋味。”
“似乎你也相当地恨她?”
“当然,过去我也一直把她当作挡路的狗。”她不能不把话说得狠些,她对马芳芳已有相当的了解,但绝不是全部的。
马芳芳道:“那就放了她。”
李婉如不敢使那兴奋之情形诸干色,道:“何时?”
马芳芳道:“今天、明天或者后天都成。”
李婉如恨不得马上去放她出来,但为了表示她真的还在恨娟娟,她道:“那就不必急在今天……”
在此同时,小江在四十里外山拗中发现一片枫林,走近一看,林中有个小尼庵,此刻大约是晚炊时刻,小江又累又渴,急欲找点水喝。
进去要点水喝应该不致被拒,但自他的十指被残之后,有很多人看到会惊叫起来,甚至把他当作怪物,这儿的尼姑看到他的双手会不会吓坏?他以为只是弄点水喝,不打招呼反而方便些。
现在他已在尼庵的厨房中,掬起水瓢接着用竹管自山中流来的泉水正在喝时,厨房中甚暗,但小江一看一位带发修行的年轻尼姑,不由心间震动。
他只喝了一大口,轻轻放下水瓢,,闪于门后,不久厨房进入一人,黄昏时刻,忽然听到了轻灵的脚步声。
虽然只是小尼的背影,他几乎已敢确定她是谁了,一时激动、兴奋,和那种日夜不忘的报恩心情,一下子使他热泪盈眶,他实在是为凌鹤而高兴,为“恶扁鹊”而高兴。
他的父亲极端厌恶“恶扁鹊”,那种心理他很清楚,但他的父母早已离异,而且是母亲看不惯父亲的邪恶而决裂分手的,母亲没有错,因而他并不讨厌“恶扁鹊”。
说句俏皮话,这大概就是所谓“爱屋及‘乌’”吧?因为很多人都叫他“老乌鸦”的。
当然,也是因为“恶扁鹊”看在江杏分上,对他也颇为关心。
小江发现这年轻带发修行的尼姑要做斋饭,先洗米、洗菜、生火,再去切菜,看来虽不甚熟练,却在细心去做,十分正常。
小江心头一沉是否高兴得早了一点,姜不幸已得了失心疯,一别不过月余,她就完全好了吗?小江瞪大眼睛仔细观察,有时是正面地,他敢确定这就是恩人日夜思念、牵肠挂肚的姜不幸,至于她为何霍然而愈?老实说,这种毛病往往就会有这种意外的变化。
也许是时好时坏吧?小江心想:“是马上把她弄回去交给恩公,还是先回去报告恩公请他来亲自请驾?”
他最后决定,还是回去请恩人自己来。这样决定还基于另一种自卑心理,那就是他的历史太差,他只要碰姜不幸一下,都会感觉那是严重的亵读。
可是他还要多看一会,绝对不能弄错,让恩人白跑一趟,又看了很久,斋饭都快做好了,直到另一小尼入厨和她说了两句话,证明口音也没错时,他才带着兴奋的心情离开了小庵,狂驰而去。
***李婉如等到第二天下午,心中很急,但表面上却故作无所谓的样子,道:“芳芳,今天如何?”
芳芳一早起床,在换衣服,似乎匆匆地把一件内衣塞在枕下,道:“什么事啊?”
“你不是说要把娟娟放了吗?”
芳芳淡然道:“你是不是说过,折磨对她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儿?”
“我是说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东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