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熹纪事(59)

2025-10-09 评论


    皇帝点头道:他们都是母后提携起来的,有母后说话,儿臣放心了。转而对吉祥道:你传朕的旨意,从今儿个起,除了太后和谊妃两处,大内各宫各院各衙门的开支用度一例裁减,就是你们司礼监总管这件事。

    吉祥答应得甚快,道:遵旨。

    这便好了。太后微笑道,吉祥记得,就算是奉了旨意办事,也要讲究个稳妥渐近,切勿操之过急,不然逼急了各宫的主子娘娘,都要找你们司礼监的麻烦。

    太后的话另有所指,吉祥低着头,尽量不去看皇帝脸色,忙着道:谨遵太后懿旨。

    太后看起来有些乏了,皇帝和成亲王起来告退,太后向洪司言招手道:你来。

    洪司言跟着太后进了内殿,望着太后正用晶亮的皓齿狠狠咬着嘴唇,忙走上前轻声道:主子这是生的什么气?主子自己也说迟早有这么一天。

    太后的声音刻薄无情,缓缓道:你给我问清楚,到底是什么人给靖仁出的主意。

    是。

    他们没一个替我安分守己的。必隆想的是保全凉州兵马;皇帝更是要借匈奴消耗藩王势力。他们个个都在搞这些玩火的把戏,全不想大敌已经兵临城下。你替我研磨,我要给几个藩王写信。

    洪司言见太后执着笔不住思量,轻轻将墨横在砚台上,道:他们日后兵戎相见,势成水火,主子要站在哪一边,可要早作决断。

    太后冷笑一声,皇帝是我亲生的儿子,由不得我选择。只是,她低头望着自己在雪白绢纸上写就的洪王名字,怅然半晌,道,洪王是我手足,人非草木,岂能自残其臂。

    洪司言道:奴婢听说皇上最近耳目聪明得很呢,主子写信也要小心。

    太后微微一笑,落笔如飞,将四封信一挥而就,道:只当是我的懿旨便是了。让皇帝的人看见也无妨,只是要赶在皇帝旨意之前送到,以免生变。

    洪司言用太后的印信火签将信封了,命人加急送出。

    离都至洪州快马兼程五天的功夫,太后的信进洪州王府的时候,朝廷那边刚刚将藩地征粮一事议定,旨意到洪州,只怕还是半个月以后的事。

    洪王将太后的书信交给身边的参士范树安看了,笑道:皇帝急了,这便想对我们动手。

    范树安十七岁上追随洪王,迄今已逾二十五年,这些年更是成了洪王主要的谋士。一个人心思用得多了,难免折福,原先清朗矫健的沙场战将,如今瘦巴巴的,昏昏欲睡的眼睛总是眯缝着,连洪王这样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他也难免生出痛惜之感。

    以卑职之见,皇帝此举试探之意倒是更多些。范树安说话也是慢条斯理,有气无力,让听的人百感交集,大敌当前,量他不敢此时行险。

    洪王道:就算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你看如何应对。

    以太后的书信来看,皇帝心意甚坚,不过几十万两的银子,王爷这边也不便用强。话说回来范树安吸了口气,慢吞吞喝了口茶,内监李呈在一旁已经急得朝他直使眼色,洪王倒是习以为常,捋着长髯微笑不做声,听得范树安的声音在书房的片刻寂静后又悠悠道,一味应承只会让皇帝得寸进尺,王爷只管答应朝廷在先,日后捡个软钉子让他碰,不能让他摸出咱们的底限来。

    说的是,洪王道,再者太后亲自开口,驳了她的面子,便硬是把她推到皇帝那一边去。定国在多峰也有些日子了,他手下的人没有见过大场面,不见得能干,这孩子又多刚愎自用,想到原先让他驻守多峰的用意,我只怕他弄巧成拙。现今朝廷多事,多峰东望离都,更趋险要,我想还是你去定国那边督阵。

    是,卑职明日就启程。

    那边还是按原来的计议行事,只须周旋,不得完胜,拖得越长久越好。

    范树安此番行程和他性子一样,慢悠悠徜徉而往,洪王先派去多峰送信的人早已打了个来回,他才刚到多峰境内。洪定国得知他只带着家里的两个家人来的,怕他遭贼寇打劫,便让手下人不住向山下打探,却始终不见人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红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