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变(7)

2025-10-09 评论


    两人静了饭顷,倒还是那道长先开口:“四爷真是人中之龙,大富大贵!”

    四爷听他这么一说,只愣了愣,陪笑道:“不敢……晚辈在京确有一大笔产业,也结识不少官场上的朋友。说温饱尚可,说大富大贵就太抬举在下了!”说着,两人各自会意一笑。

    陈家洛被他俩的哑谜弄得云里雾里,刚想发问,忽被卜孝看到系于腰间那阙温玉:

    “噫,三公子的玉佩怎么和四爷那块一模一样?”他说得很小声,可另三人却都已听见。那老道长向家洛把玉要来,与四爷的一比,果然一样的品象,一样的雕工。所不同的是,家洛那块是阙暖玉,温过三春;而四爷这枚却是冰若三九,乃稀世寒玉!双玉借日光都可隐隐看见篆字——一个是“临”字,一个是“宛”字。

    四爷亦觉有趣,问:“陈公子这阙美玉是从何而来?”

    家洛一怔之下,实感那晚哭坟来得蹊跷,不便明说,遂道:“哦,此乃先父一老友所遗……”

    四爷闻之,目光闪动道:“在下这枚是从小就带在身边的,听家母说是曾祖之物。”

    张道长将双玉于手中把玩良久,蹙额道:“看样子,两块玉本乃一对,沦落天涯今又相逢,实是缘果。”四爷接过寒玉,审视一番,又递给家洛,浅笑道:“双玉既是一对,分离总是不吉……区区上回在酒庄全蒙陈老弟相助,无以为报;此番惜别,无以为赠——不如就把此玉送与公子,从此双玉成双成对,不必再有相思之苦,岂不美哉?—

    —老弟意下如何?”

    “这……”

    “哈哈哈,有趣,有趣!四爷此说极妙!”张道长捻须大笑道。

    “可……,此乃四爷家传之宝,恐怕……”

    “哎,俗话说‘宝剑赠英雄’,难道愚兄这点薄礼,贤弟还有嫌弃不成?”四爷脸上露出了些不快的气象。

    “不不不不……,那,那好吧。小弟便恭敬不如从命了。既然四爷有赠,小弟的礼物,四爷也非笑纳不可——刘老伯,麻烦将那柄折扇拿来——此物亦为祖传之宝,望四爷莫要嫌弃才好。”

    不一会儿,那老仆回转,双手奉上一烫金扇盒。打开来,取出一展,却是唐寅真迹“钱塘听潮”。四爷欢喜万分,让卜孝好好收起。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四爷观天色已然不早,便要起身告辞。家洛见挽留不住,共张道长同送四爷出得海宁城外。待他上了马车,扬尘而去,方与张老道一并回府。

    回目释解:本回回目“帘外春寒赐锦袍”,摘自王昌龄《春宫曲》诗。此句原指平阳公主家里善于歌舞的艺妓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天尚寒时,皇帝怕他受凉,立即赐她一件锦袍。这里当指四爷、家洛惺惺相惜,互赠礼物,然亦有深刻含义,以后自知。

    赶往扬州的马车,驶在崎岖的山路之上。

    四爷被颠得累了,便摸出那把折扇细细把玩。正自尽兴间,突觉车子一震,骤然停下。只听得外面响起“橐橐”的脚步声,似乎有五六个人的光景。一个雄浑的男声喝道:“走路的,乖乖地将身上的银子交出,大爷可饶你们不死!”

    “呵,口气不小啊。”车头卜孝冷冷笑道,“你也不瞅瞅马王爷长几只眼,嗯?敢打老子的主意?有本事的凭真家伙来抢……”话音未落,四爷只觉前后一倾,知道是卜孝他跳离了马车。心道这下遇上路匪,人多势众,卜孝孤身,不知能否应付。

    细听外头拳风刀鸣长响,不多时,连连传来几个陌生声音的惨叫,知道是卜孝占了上风,心头这才一松。探身欲看外面情形,忽见车蓬上帘布一掀,一柄寒光闪闪的匕首已架在自己颈上!四爷大惊失色间,却钻进了名蒙面匪人。四爷惊惶地打量此人,观其体态婀娜,目传秋波,竟然是个女子!不由忘了自己现正身处险境,一时看得痴了。

    那女匪见他愣愣地盯着自己,不由大怒,抬手就是一个耳光:“看什么看?!”弄得四爷哭笑不得。她在四爷身上摸了一阵,没搜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偏偏又是个不谙风雅之人,视那把折扇为无物,丢在了一旁。女匪见捞不到油水,悻悻地伸出头去,对外面嚷道:“你家主人在我手上,识相的,还不快将身上的银子交出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狗尾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