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中明见各人因为看到于志强兄弟武技高强,都有点灰心样子,只好安慰他们一番,勉励他们一番,不多一会,于志敏已经转回,原来在一枝香不到的时间里,于志敏已经来往大庾墟两次,取回衣物。
于志强到底是对这位小兄弟特别关注,一眼就看出他这次的装束和刚才不相同,忍不住问道:“你原来的那枝绿虹剑为什么不带,却带这枝长剑来了?”
这时各人才注意到于志敏果然是斜背一枝长剑,又听到于志敏说:“绿虹剑也带,可是下山的时候,师父说我那绿虹宝剑的煞气太重,除非遇上最凶顽的强敌,才允许使用,所以又多给我这枝‘金霞’,虽然比绿虹稍为逊一点,却是当年师祖行道时。随身佩用的剑。师父因为已经用不着兵刃,又因为不准我乱用绿虹剑,又恐怕遇上强敌的时候,没有兵器会吃大亏,才给我的。可是这枝金霞跟我几天来,还没有发过利市,真有点委曲了它了。”
各人听于志敏这么一说,各自在心灵的深处暗喊一句侥幸,知道这个小魔头心狠手辣,今后江湖上又要多一番杀戮了。幸得见机还早,改邪归正,才转祸为福,反而交上这些武林异人,如果刚才继续顽抗下去,惹起这小魔头出手,那还有命?
惟有骆中明为人持重,心地纯厚,见于志敏说到“宝剑不发利市,有点委曲,”弦外之音,当然是要到处寻惹祸患,找人厮杀,深自不以为然,眉头皱皱轻斥道:“学武的人怎么如此心狠?难道在山上的时候,上人没有和你说起?”
于志敏笑道:“怎么不说,其实我的心最慈,尤其是深得师父说的:‘宽恕待人,除恶务尽’的真谛呢!”
李全藩听了更是懔然,骆中明也点头无语。
于志强又磨着要看金霞剑,他说:“兄弟这枝金霞剑必定是一件宝物了,但不知比我的蒙天剑怎样,可能给我瞧瞧?”
于志敏微笑道:“你不必用激将法!我这枝金霞剑绝不比你那枝蒙天剑差,除了不像你那枝软绵绵可以束在腰上之外,断金切玉,专削一切重兵刃。”说完已经解下宝剑连鞘送了过去。
于志强接过宝剑,左手握着剑鞘,右手握着剑柄,拇指在卡铅上轻轻一按,“-!”一声,剑身竟自动跳出半尺,只见一缕金光,映得在座各人须眉皆紫。各人连呼:“好剑!”
于志强正待抽出宝剑,忽然于志敏喝声“慢着”,吓了他一跳。于志强正想发话,已见志敏笑笑道:“哥哥要拔出剑身就请到庭院里去,因为我这枝剑带有二尺四寸的-尾,很容易伤到别人哩!”
于志强离座正要出去,又见于志敏道:“我说你猴急性子,一点也不错,放着好酒好菜不吃,无缘无故的要看什么宝剑?等一会吃完了,我给你看一个够!”于志强只得把宝剑入鞘,回身坐下。
各人边吃边说,才知道于志强和骆中明走后第三日,于志敏就从山上回到向涛村,见到王大伯、任乾玉等人,知道骆中明,于志强,明因师徒都已重入中原。心里一急,立刻赶回山上,禀过了上人,匆匆又赶回向涛村,由任乾玉亲自送他到雷州登岸。
当时,于志敏知道骆中明等是从陆路北上,好在雷州到达高州只有一条官商大道,很容易追寻。可是,过了高州之后就不同了,到底骆中明走那一条道路,无法知道,幸亏他天赋聪明,在两三天内连续看到骆中明和明因师太所留的记号,虽然不能确定那些记号就是骆中明一行人所留,可是,既然有了那些古怪的标志,跟了下去总算是聊胜于无。同时,又触起一种联想:知道明因师徒为为是女性,可能不会同行,而分批前进,恐防失了连络,才留下这些标志。想到自己的脚程本快,充其量追到大庾岭这个南北必经之地,终可以探访出一的消息,如果真是找不到,那末,自己一个人也敢到北京去找仇人算账。果然是到了第十天的早晨,在英德镇上却看到明因师徒,束装就道,就知道骆中明和于志强不会太远。本来于志敏可以先和明因师徒相见,可是生性顽皮,总想找个机会开她们一个大玩笑,同时,自己在暗处对于应付未来的敌人,还有很多方便的地方,所以也就不现身。到了当天的晚上,候明因师徒住店之后,于志敏偷听她们师徒谈话,知道明天就可以见到骆中明和于志强,才己自安心休息。这几天来,就走在明因师徒和骆中明二人的中间,脚程飞快,每夜还来往两处一次,在暗中照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墨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