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旁观的老壮,见山上有两个少年人下来,似乎出其意外地惊愕一下,后来看到于王两人驻马旁观,才彼此交换一眼,恢复镇静。惟有那老婆婆发出警告道:“新来的小哥和小姑娘,如果不是和场内的少年同党,请即退后一点,免得误伤你们!”那声音就如鹤唳长空,馀音缭绕。
于志敏一听老婆婆的音量,知道她的内功已臻上乘的地步,心里暗想:“在这荒山里面,也有这等人物?”当下不甘示弱,立即提气答道:“小子见猎心喜,想偷学两招,看了就走,请老前辈放心!”
老婆婆听到这位少年内气充足,声音震耳欲聋,知是内家高手,又听人家尊称自己,不由得暗自点头,多看两眼。不料这样回头看看,无意中发现身边各人对于那少年的答话,浑如未觉,这才知道人家竟是用“传音入密”的功夫,把声音迫得一线,进入自己的耳朵。论理,这种“传言入密”的功夫,必须内功气功都臻绝顶,才能够办得到,自己所知道硕果仅存的国内高手,能有这种修养的已无几人,而这少年不过是十六七岁,稚气未除,在那里得来这样的成就?幸而来人并非敌手,否则这一场争斗,有败无赢了。虽然觉得可以放心,仍恐在紧急关头,那少年就会出手,只好暗中戒备着。
此时,场里相搏的四人,都已到了性命交关的地步。和那少女对招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妇人,一枝长剑舞成一团白光,把那少女裹在剑光里面,尽管那少女左冲右突,地无法越雷池一步。和那少年对招的五十多岁老人,手上持着一个杵状的兵刃,打得呼呼风声,迫得那少年连连倒退。于志敏眉头皱皱,扯一扯王紫霜的衣袖道:“武当门下这两人小子,竟是恁般不济……”
王紫霜见于志敏竟叫别人做“小子”,不禁“噗”一笑道:“好不害羞,你比人家大多少了?也不看看人家还要比我们大几岁哩!”
于志敏也失笑道:“我说的是武艺呢,以武艺来说,他们不是小子是什么?”
王紫霜见他还要强辞夺理-他一眼道:“以武艺来说?以武艺来说个个都要变成小子了!”
于志敏辩道:“不是这样!你不看那使杵的老人,耍得一手韦陀杵法,全无破绽;那使剑的妇人,使出达摩剑法,也是风雨不透,招招险狠;这两人分明是少林派的高手,如果落败,只能怪力不从心,当然不能叫做小子。反观那两个少年人,虽然都使出武当派的青萍剑,照理来说,应该和韦陀杵、达摩剑,扯成平手才对,但是,他们却破绽百出,似乎是偷师学艺,根本没有把剑法学全。怎不把他们叫做小子?”这一番话,合情合理,说得王紫霜无话可驳。因为他说话时的声音很大,在场外各人都听得很清楚,个个都无不叹服。
王紫霜笑道:“你生就一张利嘴,专会文过饰非,看那天我替你缝起来!……,哎呀……救!”这个“救”字一出口,两道白影就如惊鸿一瞥落往场里,接着就看到四五个身形各滚跌出两丈开外,旁观的人都同声惊呼。
就在这个时候,后面跟来一条黑影,急如鹰隼地进入场中,高呼:“小侠!留情!”——
炽天使书城扫校
再说,场里那少年男女原已无法支持对方的猛攻,及至所听到于志敏在场外的批评,更惊得心胆俱裂。那少女更加暗恨于志敏光在旁边说风凉话,而不出手相救,正想不管三七二十一拚出最后一套剑术,以求转败为胜。那知对敌的时候,最忌心急气浮,那少女无缘无故地迁怒于志敏,手底自然一缓,就在这一瞬间,那妇人一招“追云刺月”,剑尖如电,已达眉目,要想收招回救,决来不及,“哎呀!”一声,身体往后一倾,一缕芳魂,已飞九霄云外。那知就在闭目等死的瞬间,耳边似乎听到一听娇叱,立刻就有一股潜力推了过来,自己竟身不由主,被抛得如断线风筝,跌在地上,急忙翻身而起,却见和自己对招的那位黄脸山娘解玉英,也是刚刚爬起,在三丈外,拍拍灰尘,在两人的中间,站立着一位风姿绝代的少女。回头一看,又见和自己同来的同伴,与及和他对招那老头,也是才爬起来,两人之中间,也站着骑在马上说风凉话的少年;另外就是那位名震江湖的金河老女侠樊小翠,倚着龙头拐杖,站在场上。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墨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