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枭(381)

2025-10-09 评论


    佛多诞眼中闪过一丝隐怒,面上却依然不动声色道:“本师会郑重考虑道长的建议。”说着缓缓端起身前的茶杯,那是唐人送客的礼仪,他也入乡随俗学了个似模似样。

    “你最好认真考虑。”司马承祯说完,带着冷笑扬长而去。佛多诞对着虚空静坐半晌,突然轻声道:“来人,笔墨伺候!”一摩门弟子应声送来笔墨,佛多诞略一沉吟,便奋笔疾书,片刻后一封长信便成。他仔细将信函装入信封,然后对着门外一声轻呼:“来人,让大般来见我。”

    相国府书房中,杨国忠捧着佛多诞的信看了又看,脸上神色一变再变。读完信他仰头冥想良久,突然问:“潼关除了高仙芝与封常清,还有谁主事?”一旁伺候的邱厚礼忙道:“是皇上新宠信的内侍边令诚,他为高仙芝部的监军。”

    杨国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是他,那这事就好办了。”说着他来到书案前,提笔匆匆写下了一封书信,交给邱厚礼道,“你连夜赶去潼关秘见边公公,将这封信交给他,他看完后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邱厚礼忙领令而去,第二天一早,杨国忠的信便出现在了潼关监军边令诚手中。看完来自相爷的亲笔密函,他不动声色地将信函凑到油灯上烧毁,然后对等着复命的邱厚礼淡淡道:“请先生回复相爷,就说奴才知道该怎么做了,请相爷放心。”

    边令诚为监军,其职责便是替皇上监督前线的将领,并可随时向皇上呈报。所以三天后他的奏折便出现在了玄宗皇帝的面前,奏折内容是关于封常清的连战连败以及高仙芝不战而丢太原和洛阳,尤其是败退潼关时的损兵折将和畏缩不战,致使潼关以东所有州郡尽归叛军之手,不仅如此,还诬告高仙芝趁战乱掳掠财宝,以饱私囊。这秘奏不仅夸大了前方败绩和曲解高仙芝战略意图,更对高仙芝进行了诬告。

    玄宗远离前线,不知前方军情,全靠来自内侍监军的密报。这奏折令他既愤怒又担心,高仙芝贪财在攻击石国和突骑施时就有所表现,将拱卫长安的重任交到这个贪婪的将领手中,在玄宗皇帝看来已变得十分危险。不过在如何处置两个败军之将上,他还有些犹豫,便开口征求阶前侍立的杨相国的意见。就见杨国忠毫不犹豫比了个“杀”的手势,沉声道:“在这国家危难之际,圣上必须德借两颗败将人头来警醒全军,令前方将士不敢再有丝毫畏敌怯战的情绪。”

    玄宗迟疑起来,皱眉问:“胜负未分便擅杀大将,会不会动摇军心?再说杀了高仙芝与封常清,谁可顶替他们守卫潼关?”

    “圣上多虑了!”杨国忠沉声道,“杀两个败军之将,可以令全军将士警惕,以十二分的小心来应付叛军的进攻。至于他们的接替者微臣已为圣上想好,就是如今赋闲在家的老将军哥舒翰。”见玄宗还在犹豫,杨国忠鼓动道,“哥舒翰虽为突骑施人,却与安禄山一向不睦,当年同朝为臣二人便势同水火,同他镇守潼关不用担心他投向安禄山。除此之外哥舒翰在陇右镇守多年,强大如沃罗西也不能越雷池半步,可见他的能力远在高、封二人之上,用他接替两个败军之将,再合适不过。”

    玄宗年事已高,在决策大事上越来越没主见,听杨国忠如此说,便将征询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心腹。就见高力士忙垂首道:“奴才觉得相爷说得句句在理,还请圣上决断。”玄宗不再犹豫,无奈轻叹道:“拟旨,让边令诚问罪高仙芝和封常清,再宣哥舒翰觐见。”

    第二天夜里,手执玄宗密旨的御前侍卫总管严禄,亲率数十名侍卫连夜离开长安,赶往潼关秘见监军边令诚。就在他们离开长安时,一直在暗中监视着宫中动静的任天翔,突然意识到他们的目的,不禁失声轻呼:“不好!玄宗要临阵换将,杀高仙芝与封常清!”

    与任天翔一起尾随监视严禄一行的任侠有些不解,问道:“公子怎么会这样想?”任天翔遥望严禄一行消失的方向,沉吟道:“严禄亲自去潼关,必是大事。他们没带任何财宝御礼,显然不是去封赏前方将士。而昨日李隆基又召见了在家养病多年的哥舒翰,种种迹象表明,他要问罪并撤换高仙芝与封常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方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