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孔方诧道:“为什么叫做四绝?”
舟子笑道:“相公是读书人,怎不知四绝堂的来历?”
钱孔方粉脸微红,忙道:“我们是外乡人,难道你们这里的四绝堂还要胜过长安的雁塔?”
舟子被她一串银铃似的声音,斥得呆愣当场,忘了应该划浆。
于志敏笑道:“四绝堂的来历,不但我们不知,恐怕还有很多人不知,你若是知道,不妨说出来听听,也增我们见识。”
舟子见他口气和缓,暗想:“这佩剑的相公,性子应该暴燥才对,偏是和那文结结的相公相反。忙赔笑道:”四绝堂的来历,小的也知道不详,据说里面存有沈书,询书,检讨,韩诗,所以号称四绝,其实小的看起书来,小字黑墨墨,大字不认得,它绝与不绝,和我有甚相干?石碑还卖不了几个铜钱哩!“
于志敏略一思索,忽然“哦”一声道:“我知道了,沈书定是沈约的字,询书定是欧阳询的字……”
阿尔搭儿着道:“杜诗定是杜工部的诗……”
“韩诗该是韩愈那老儿的诗了!”钱孔方为了争回面子,也抢说一句。
舟子讶道:“原来三位相公和四绝堂是老相识,怪不得小的一提,相公就能说出名字来!”
他这一个推测,竟把夫妇三人笑得前俯后仰,要不是于志敏捏了阿尔搭儿一把,她几乎要倒进郎怀,让敏郎替她揉肚子。
这一天,夫妇三人游览了岳麓山名胜幽谷,在岳麓寺吃一顿美味的罗汉斋;到了日色黄昏,下山向四绝堂求宿。四绝堂的主事黄洁是一位饱学中年书生,骤见三位雅而不俗的少年来投,直喜得倒履相迎,谈吐之余,更觉相见恨晚。
但于志敏夫妇初更甫过,便推说游山困倦,回房休歇,其实他们只须静坐一个更次,便恢复整日疲劳,二更一打,立即破窗飞去,径奔向山上的道乡台。
道乡台就在岳麓寺旁边,因为邹道乡适世逸诗于此,所以名为“道乡台”台上有个“风云亭”四面通风,凉生衣袂,亨畔几株古杉,据说是陶侃当年所植,游人至此,多起一种仰古之情。
于志敏夫妇白昼已来过一遍,因阿尔搭儿和钱孔方俱是书生装束,索性就坐在亭里,静候敌人前来。
当夜月色微明,山高风寒,寺僧早睡,风云亭内,就仅这如胶似漆的夫妇絮语情浓,不觉三更将至。
忽然山处隐传人声,略一细听,便辨出其中有人道:“老三,陶山主尚未到来,你我得当心才好,像王易朱那样的艺业尚且不堪一击,你我虽然胜他一筹,也难说必操胜算哩!”
“这时还未到三更,集贤四矮不知来了没有,纵使与那小子遇上,还不是同样可拖延一下,万一不行,你我两人联手,挡他三几百招,总该可以吧?”
于志敏和那两人自己心怯,不禁暗笑道:“这样的脓包也敢来丢脸!”
却又听先发话那人道:“陶山主一身童子功,可摧山裂石,要比你我强多了,但他听说那小子用手一招,就把王易朱倒拖回来,竟不敢说有必胜的把握,一早上就遣人往架鹤峰请一位老前辈……”
那人话未说毕,敢情发觉有异,忽然厉喝一声:“是谁?”
于志敏暗诧道:“我还看不见你,你能看见我才怪哩!”
果然那人咽声过后,又有人“嘿嘿”一声子笑道:“候老三!凭你这一声惊叫,要是对方已来在台上,不笑你胆小如鼠才怪。”
“矮鬼!你也不见胆大多少!”
另一个沉浊的口音笑道:“其实小心总比大意好,我们老四长的嘴就会说别个。”
于志敏一听脚步声,便知已有六人,想是前头两人和集贤四矮已会合在一起,后来发话那人内功颇有根基,又带有教训别人的口气,看来该是四矮中的老大。
果然,先饥诮候老三那人叫道:“大哥!你怎么也胆怯起来?但凭我兄弟的四合一阵势,那怕是天雷下劈,也动不了分毫,何况姓胡那小子并没长三头六臂。”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墨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