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不曾伤那矮壮男子,但料必是有人在暗中相助少林。此人既对少林怀有善意,他若当众申辩,不但给此人带来麻烦,更显得少林僧蒙恩不感,冷漠了情义。
那红衣人从旁观瞧,不禁生疑:这僧人既怀悲悯之心,又怎会将岳家老五害成这样?听他言语,倒似在包庇某人。此人是谁?为何深藏不露,暗中捣鬼?他前时听了那红脸老者临行警告,已知人群中藏了少林派的强援,但周四抛人过后,随即隐形,谁也不曾注意。
他难寻真凶,暗生忧惧,表面上假作不知,冲那长须男子道:岳三侠休要听他伪善之词。此僧暗伤令弟,我看得一清二楚。岳三侠切不可被虚言所欺,放他归寺。他说出话来,自然大有份量,他既说看得清清楚楚,便不由那长须男子不信。
那瘦小僧人闻言,冷冷望向那红衣人道:施主挑拨是非,不觉汗颜么?那红衣人笑了两声,一时语塞。妙清见状,走到那瘦小僧人近前,合十道:恭喜师兄,终于练成了魔教明王心经的内功。众人听到明王心经四字,心口仿佛被针扎了一下,呼吸顿时急促起来。
那瘦小僧人骤然变色道:什么明王心经?妙清叹息道:事已至此,师兄何必隐瞒?魔教明王心经的内力,俱是走阴毒狠恶的路径,与我少林派内功势同水火,一旦相遇,立时撕扯咬斗,残害人体。岳五侠虽非少林弟子,但岳氏一门承祖上荫惠,所习皆是佛家内功。师兄见胜他不过,便暗施魔教邪法,岂不太过狠毒?出家人造此罪孽,贫僧也觉脸上无光。又向四外人群道:贫僧所言,诸位或许不信,但天下除了魔教邪法,试问还有哪门技艺,能将人害成这样?说话间眼望地上那矮壮男子,不住地摇头叹息。
众人经他提醒,不由得信了大半,心想:这五台僧说得不差。世间害人之法,无过于魔教邪技。那矮壮男子痛状惨绝,大异常情,必是魔功施虐所致。这瘦小僧人既已习了邪技,余僧亦不能免。昨夜他寺内异声大作,分明是众僧习技有成,肆无忌惮地向各派示威。各派自恃人多,轻易陷入罗网,此番怕是有来无回,都要毙命嵩山了。想到这里,人人自危,偌大的场上,顿时被恐怖气氛笼罩。
妙清言词收效,喜忧参半。实则他所言之事,倒也非凭空捏造,有意诬陷那瘦小僧人。须知他随乃师空信偷习明教心法多年,其间种种不合症状,所知甚详,自家便常年受其毒害。尤其当年空信暴毙时的情状,更深印其心,终生难忘,比较之下,那矮壮男子伤后痛状竟与空信临死前的惨况全无二致。他早知岳氏内功得自少林,略一闪念,已猜出个中情由,因此怀疑那瘦小僧人习了明王心经,原是合情合理。但他素有野心,一直想窃据少林方丈之位,如若少林僧邪技在身,这愿望便永难实现。他多年来在江湖上散布谣言,说什么少林僧偷习邪魔武功,其实连他自己也将信将疑,不能肯定,此时既认准确有其事,自是又恨又惧,私欲难平。那红衣人见妙清神色变幻,知他生了惧意,忽然大笑起来。这一笑十分放肆,笑声在场上回荡不绝,震得众人心烦意乱。
那红衣人见众人目光皆聚拢过来,收住笑声道:近年来风传少林僧图谋不轨,在下尚还不信,今日证据确凿,始信少林派不除,江湖确无宁日。诸位初有所疑,此时也该猛醒,若再有姑息,或是因惧思退,只怕其势渐大,各派再无容身之地了。说着向梁九等人望来,又道:丐帮的朋友从旁观斗,自以为做事聪明,却不知少林派蓄谋已久,一旦露出原形,第一个便要找你丐帮下手。各位朋友不趁此机会铲灭强敌,日后只有等着毁帮灭群,做人阶下之囚了。
群丐听得此言,相顾失色,都有些不知所措。梁九故作镇定,心下揣摩其言,大是忧虑。他初见那矮壮男子倒地,虽也惊诧不解,但既决意观望,也便见怪不怪,不去细想。及听妙清与那红衣人陈说利害,心绪竟被搅乱,暗想:我初到少林,尚以为众僧行事清白,不会与魔教同流合污。目下看来,这念头是大错特错了。难怪我前时要与天心联手抗敌,他面存讥讽,不予理睬,原来是仗着魔教的武功,全没将我帮放在眼中。今日之事,纵是有人在背后唆使,也并非无端嫁祸少林。众僧包藏祸心,已是昭然若揭,他寺中又好手如云,这可如何是好?他愈想愈是心惊,先前种种设想化成泡影,念及满场人众也未必能与少林派抗衡,愈发谨小慎微,不敢出言触怒群僧。各派人物与他想在一处,都知闹得不好,便要齐齐葬身少林,故此人人思退,谁也不敢再正视群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