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妙清身后转出一人,稳步来到殿中,身形圈转,冲四下施了一礼,跟着向慧宁作礼道:小僧了及,斗胆向师兄请教。慧宁见他举止颇不似了禅轻佻张狂,举手投足之际,显得极有分寸,戒意大增,说道:师兄乃是贵客,望不吝赐教。右手微探,左掌横胸,摆出金刚掌中第一式礼敬如来,既是答礼,亦同时做势。他自幼出家,拜于天际门下,貌虽谦和笃厚,心志却坚,加以天资甚高,天际犹为喜爱,故不遗余力悉心指点。慧宁不负师恩,数年来深研细磨,此即外门功夫已达相当火候,尤擅于大金刚掌技法,侪辈之中无人能望项背。这时只摆出起手一式,周身上下便笼罩在一层无形的劲气中,神色渐渐转和,仿佛面前所立,果是佛祖一般。
了及见他如此气度,暗吃一惊:这僧人年纪尚小我几岁,可这份从容神情,我却有所不及。天心既让他来斗二场,此人必是劲敌。说道:有僭了!左手倏出,虚撩慧宁面门,随即欺身而上,右拳疾打慧宁前胸,出手便是闯少林中的一招醉打山门。众僧见状,都露出不屑之态。许多年轻弟子更撇嘴它顾,不再观看。
原来这一路闯少林拳法,乃是少林派入门所学的最基本拳路,少林寺中即便不会武艺的僧人,也都能比划得似模似样。此刻殿上许多人都是本派武学的大行家,原想此番较艺,双方不知要使出少林几门绝学,斗智斗力,方可获胜。谁知了及刚一动手,便使出这套拳法,招式平平固不待言,可笑的是竟然大模大样,便似众人都是初入门的新手,谁也看不出他招术是何等幼稚浅薄。
了及一招既出,并不介意周遭嘘声,跟着几式上步拗打、童子听音,依旧是闯少林的拳路。只是拳法中规中矩,朴实中蕴含深厚功底,一式式使来,恍如行云流水,每一式皆藏无穷后劲。
众僧看得数招,也自心折,合计:这套闯少林虽嫌简陋,但使到这等火候,我也未必能够。况以闯少林与大金刚掌拆解,历来所无。这僧人以拙御巧,确是了得。
慧宁凝神拆招,心下亦奇:他这路拳法式式变化皆在我心,他却仍能攻守相宜,令人无隙可乘,倒真是不易。我这套大金刚掌每招皆藏九变,式式相承,掌力愈摧愈强,历来寺中僧人或以达摩手,或以般若掌方能匹敌。似此斗法,倒是头一遭。二人拳来掌去,足足斗了四十余招,了及拳法仍是不变,不论慧宁如何诱敌抢势,他终能堪堪应付。
慧宁愈斗愈惊,心下着恼:这人示拙隐巧,一会儿不知要施出多少诡谲招术来?此当师门存亡之际,我若不乘机占了形势,胜负可难预料了。当下左拳横伸,挡开了及来掌,右掌圈转,斜向前推,中途蓦地一变,居然打向了及胸膛。
这一式匪夷所思,人所难料。众僧从旁见了,无不耸眉:这一掌看似大金刚掌之形,运劲却分明是伏魔慈悲掌的手法,这般不伦不类,那是为了甚么?须知少林掌法种类虽多,但不论怎样千变万化,各套掌法都有其独特的运劲法门。少林武功千百年来经无数名僧研习,实已是千锤百炼的家数,门下弟子别说自创武功,便是增减一招半式,也是千难万难。慧宁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掌法揉在一处,原本绝无可能,但既已使了出来,可见也并非不能。众僧狐疑之下,齐齐望向天际,心想:莫非他悟出本派武学至理,已然独辟蹊径?
天际见大伙向自己望来,只有较众人更为疑惑:慧宁虽是我门下弟子,聪慧过人,但这两种掌法各走其径,断难从一,单靠苦炼可得之不来。莫非他近年有了异遇,竟将两门武功巧然结合?扭头望向天心,见他凝神观斗,竟一改前时平和庄严神态,面上隐隐透出一丝古怪来,不禁纳闷:难道师兄早知道慧宁武功的底细?
了及见慧宁出掌愈来愈怪,拳式亦是一变,右手拇、食二指虚捻,面带微笑,脚下忽由扎实转为轻盈,身形如风般绕着慧宁疾走,不时伸指点向他周身大穴,指上发出嗤嗤轻响,显见得劲力极是强劲。
埸上僧人均知了及此时所使乃是少林七十二艺中的拈花指功夫。在座红衣老僧空劫一生研习此术,看了几眼后,微微摇头,寻思:他所使虽是拈花指的招术,但内劲似是而非,其中似混杂着一股极古怪的阴劲。如此虽可大增威力,但拈花指固有的神韵已是荡然无存了。实则拈花指本是少林颇高的武学,以劲力柔和醇厚,收放皆随心意为能。一指搠出,发者笑意浓浓,从容安闲,当者如沐春风,挡无可挡,方显出此指滴水不露,谈笑却敌的主旨。了及出指每发必尽,不能收束,那自是徒具形式,未能得其真髓。虽是如此,仍迫得慧宁左支右绌,难于招架,眼见再斗数招,便要落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