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觉是针尖对麦芒,刻薄还挖苦,表示自己三人便是死也不会以二对一,依照江湖规矩,单打独斗,以一对一,虽败犹荣。
祝氏兄弟倒也光棍,不怒反笑,各嘻着一张大嘴:“吴老二!既不愿同年同日生,那一定要同时到阎老五面前报到,愚兄弟成全你可好!你也知道愚兄弟向来是对付一人也是两人同上,对付千军万马也是四掌招架。来!我们来玩三百合,大爷和二爷为你送终!”
身随声起,四掌交错,发出一种“咚咚”怪声,正是泰山派有名的“石鼓手”。
这种掌法,虚实难测,寓有正反阴阳之理,单掌打出不响等于普通内家劈空掌。双掌合击,则威力发生,重心在两股掌力落点,也即是攻敌时的落处,恍如雷电摩擦,落实之处,便是铜铸铁打的东西,也会碎裂成粉。
最妙的是配合得要如羚羊挂角,恰到好处,不能偏差分毫,才无坚不摧,连有罡气护身,也会被它集中一点的威烈无伦冲击力震破。
如未落实,掌力打空,两股力道撞在一处,便声如石鼓。
两人四掌,前后夹击,无异使敌人四面门户封紧,无所遁形,威力更大。多年来,为他兄弟“石鼓手”震得脏腑碎裂,断肢缺腿,全尸都得不到的武林好手不知多少,才赢得“泰山双煞”的威名。
“石鼓手”本是泰山派第二代掌门人石鼓叟所创。石鼓叟本名石了翁,晚年练成石鼓手,才被人尊为石鼓叟,或“泰山一叟”。
老少年吴觉,名列天台三老,当然知道底蕴。昔年石了翁掌碎千斤闸的故事,耳熟能详。双煞一出手,便凌空而起。以“鹏飞万里”、“鹤舞轻云”之式破空射出数丈。
双煞掌力打空,互相撞击,便发石鼓声。
吴老二并非怯敌,乃鉴於抢占先机,不愿采取守势。如施展“太乙神功”或以“奔雷掌”力抵御,恐又落被动之势。
双煞却得意的呼呼冷笑:“吴老二,连招都不敢接!算那门子字号?”双双飞扑过去。
吴觉一声不响,目视天窍,气沉丹田,对迎面扑来的双煞轻飘飘的拍出两掌。
说也奇怪!身在半空的泰山双煞似乎猝不及防,神色一变,微噫了一声,在四掌欲吐未吐之间,各一个凌空筋斗,弹起丈许,霍地分开,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射落。
天台三老,以独门“奔雷掌”成名武林,驰誉数十年,掌起处,迅如奔雷,威猛如雷霆迸发。
像这样轻飘飘的好像载病维摩的发掌,实出人意料之外,二煞只觉得绵绵劲力,柔中带韧,如山拥到,却摸不定其中重心所在,以为吴觉另有深藏未露的杀手,身在空中,不好着力,为防万一,在没有把握之前,不敢硬接,各自分开降落地上。
原来,这是“佛门大力金刚手”,简单的三式,却蕴藏千变万化,完全是—种不可思议的柔劲,和“奔雷掌”的刚劲,一发则交错如雷不同,无声无影完全是一股若有若无的弹力,最利於化解刚猛之力,尚能反震伤人,道家名为“导阴接阳”,即以力卸力,以柔克刚,和世俗的四两拨千斤同一原理,但高明得多。
因为,练这种佛门至高柔劲,第一要童贞永固,能从小打好根基更好。第二要本身内外功力已达一定火候,心与神会,六合归一,才能发挥它的妙用。
这是近十年来,力老大参透玄机,感到独门“奔雷掌”虽然刚中亦有柔,但一碰到峨嵋无忧老尼的“金刚诀印”和“大旃檀”等佛、道两门中的柔功便相形见绌,才不耻问道,由峨嵋灵修道长赠予“法华金刚经”上卷,正是“大力金刚手”。秀才学郎中,一看两头通。以三老既有的高深造诣,自然事半功倍,浸淫渊若了。
吴觉因知“石鼓手”比自己的“奔雷掌”有虚实之分,双掌难敌四手,不易摸清“石鼓手”落力重心,恐有疏失,才不惜施展佛门绝学,对付双煞。
双煞互看一眼,祝康冷哼一声:“吴老二!我们今日不见不散!看你们三个糟老头浪得浮名,到底有几手鬼打架、猫伸爪,请一概抖露出来,让愚兄弟开开眼界,也好叫各位道友不为你屈死沉冤!”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南湘野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