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团黑影在蒙胧雪片纷飞下山角曲径突然现身时,智清和尚吓了一跳,暗忖如此大雪之寒夜,突有人来,必是强敌无疑,后见那团黑影不但不会轻功提纵术,竟像狗一样在地上爬,几疑不是人而是野兽,他可一点也不敢松弛分神,全力注视,像这样大的雪内,普通人一丈之内便看不出方向,智清和尚内功精湛,已得少林真传,神目如电,居然被他看清了是一个身御皮袄裤,外罩黑貂长袍的清秀书生,似已筋疲脚软,倒地拼命爬行,眼看力尽,背上已铺满了寸许厚的白雪,只要再停一顿饭时,即不冻死,也有被大雪深埋之险。
智清和尚原以为是游山迷路的富家公子,手下走失,他一人不知方向,仗着身披重装,不畏寒冷,误打误撞,走到这里来了。这样的大雪寒夜,谁家大少爷有此雅兴?登山赏雪,眼看被雪埋葬,他家中不知如何着急哩。不由心中一动,救人第一,飞身下石,向那团快要变成雪堆的黑影扑去。
相距丈许,智清和尚又自警惕,便是仇敌乔装入山来踩探,故意这样吧?不由停了脚步,功行两臂,暗中戒备。
却听那已不能动的人影发出有气无力的微弱声音:“嗳……想不……到……命……尽……嵩山……死在……雪内……娘啊……父……仇无……人报……”一声垂死的低呻,便寂无声息。
智清和尚虎目圆睁,暗想:好小子,什么父仇?……猛打一下光头,自言自语:“管他哩!先救这条小命再说!……”他一起脚,便把快被大雪遮没的书生挑起,一手接着,一掖禅杖,仍飞身石上,放下一看,只见这书生长得一表人材,剑眉斜飞入鬓,头上带着毡帽和封耳皮套,河目海口,天庭饱满,地角丰隆,清秀中透出英气,如果不是精力用尽,把一张俊脸儿冻得泛白,朱唇发乌,十指和两掌已变成紫色,其冷如冰,真是一翩翩美少年,浊世佳公子也。
猛听和尚微噫了一声,划破大雪飘飘的夜空,原来,和尚想为书生推动膻中气穴,使血脉加紧运行,便会冷去热回,神智同复,可是当他由领口前襟并拢两指插入胸口内衣的时候,竟触着一个贴肉圆包包,顺手取出一看,原来竟是一个丝织的锦囊,微露纸角,囊内似乎有一粒桂圆大的东西,心中一动,急拆开一看,不由惊噫了一声,因一副八寸长宽的白绢有歪斜的血字,却包着一粒佛门白玉念珠,由皑皑白雪一照,可看出念珠中微有血晕如红霞片丝。
和尚这一惊非同小可,急忙四面虎视,如临大敌,似觉并无朕兆,才吁了一口气,在大雪寒夜,他额上竟见汗珠,冒着淡淡白气,可知兹事体大,他心情的紧张了!
别小看这颗白玉念珠,又名血龙珠,乃是武林至宝之一,宇内只闻出现十二颗,本门三位长老中各得一颗,甚是爱惜,因此珠灵异多端,不但用之按摩金痣瘫疽,立时止痛消毒,并且带在身上,冬暖夏爽,含在口中能驱瘴和闷香迷药之类,又能预知天气,如有雨雪,珠内便隐隐现出一丝红痕,鳞甲依稀,活像一条小小血龙。如系晴天,则淡然无迹。更有一项惊人之处,专破玄门罡气和内家毒功,一被打中,如不火速自己闭住全身大穴,立时走火入魔,至少也是被打中处报废了,与峨嵋派镇山三宝之一的如意金刚丸并称双绝,同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洪荒异兽身上丹元精华所聚,武林中为争取一颗,不惜性命相拼,如得珠主人身死,这颗珠无有下落的话,有不少武林人物不惜千方百计,殚精竭虑的不计时日,到处打探它的下落。
上次关外之役,三位长老全仗三颗救命念珠,一同打出,抵挡了三个最利害的强敌,才得突围而间,不知何故出现在一个文弱书生身上。
再看那张血字白绢,不由又惊又怒,原来上面写道:“家门不幸,弱息招灾,祸起萧墙,有自称贵派弟子者深宵入室,威污小女,迫余出手,竟遭毒手,并留珠小女,据云为贵派信符,除命小儿驰告武林同道外,命其专程呈送贵派三老,是是非非,听凭卓断,余含恨而死,不瞑目也!郑州末学霍士英绝笔。……”
越往后越模糊不清,显然是垂死之人强提最后一口气写的,一想:这霍士英不是郑州英威镖局总镖头神枪夺命箭么?乃是终南派记名弟子,这个乱子不小,不但关系到本派声誉,还关系着少林与终南两派的是非和引起武林间的恩怨仇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南湘野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