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父亲嘴上虽然不说,但一辈子的心血毁于一旦,其中的失落感,痛心与不舍,相信万伯伯此刻也已非常清楚,我身为人子,若不能为父分忧解劳,父亲就算白养了我这个儿子。因此我自从逃离寿春,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近终于明白,光凭一己之力,想要单打独斗,即使能够成功,成就也是有限的。”
万回春听到他谈起丁家的遭遇,想起来竟与自己颇为相似,不禁为之动容。尤其丁白云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模样,倒与万小丹一模一样,只是丁允中要比自己幸运多了,不但一双儿女全身而退,儿子还体恤父亲心意,算是十分孝顺。这不禁让他想起,儿子万小丹的一番汲汲营营,又何尝不是孝顺的表现呢?只是自己待他向来严厉,从未虑及他这方面的心情。想到这里,不由得感到一阵鼻酸。
丁白云见万回春没有搭腔,便续道:“万伯伯,若是你决意归隐,就当小侄今夜什么话都没说过,明天我在县城里找一家最大的酒家摆酒设宴,算是给万伯伯饯行。而若是万伯伯有心打算东山再起,但是不愿外人插手千药门的家务事,小侄明日依然给万伯伯设宴饯行,算是为深夜叨扰陪罪。”
万回春听完话已颇为心动,道:“不,白云贤侄言之有理,万伯伯愿闻其详。”
丁白云神色顿时显得轻松起来,走回坐下,忽然问道:“不知万伯伯觉得小侄人品如何?”万回春想了一想,道:“放眼武林,在同辈之中,贤侄可以算是人中龙凤。”
丁白云道:“不敢。那论机智,如何?”万回春笑道:“贤侄适才一番论理,不论是见地,智慧,都相当杰出。”丁白云又问道:“那武功又如何?”万回春道:
“虽然五行雁翎刀在江湖上算不上是上乘的功夫,但是我看贤侄骨材匀称,悟性又好,只要得遇名师,假以时日,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丁白云大喜,连忙跪倒,说道:“便求万伯伯收白云为徒,白云可以在此发誓,一定会尊师重道,将师父当成父亲一样奉养孝顺,并以重振千药门做为毕生责任,戮力施为,决不懈怠。以上如有半句虚言,愿遭天谴,人神共弃。”说罢伏地不起。
那万回春吃了一惊,自忖道:“我儿已死,人死不能复生。梅映雪为汤光亭宁可脱出师门,正所谓女大不中留,再说她脾气古怪,实在很难寄望她什么。剩下的冯云岳偏偏又不成材,看样子,为保我千药门绝学,是该考虑另觅传人。”又想:
“丁白云这孩子,无论家世人品,资质根基,皆属上乘,更难得的是头脑清楚,思虑周详。就拿今夜之事,足见他有勇谋,有胆识,终非池中之物。”见他始终跪地低头,一动也不动,于是便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不磕头?”
丁白云大喜,说道:“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额头触地,冬冬有声,一连磕了九个响头。万回春才道:“好,好,好,好徒儿,可以了。”扶起丁白云,见他赤诚一片,神情激动,也不禁大为感动。却不知丁白云先后欲拜莫高天、薛远方为师,一是对方根本毫无此意,一是中途遭逢大变,无疾而终,心情大起大落,无以复加。今日终于得拜万回春为师,是以百感交集,久久难以自己。
经过半晌,万回春待丁白云心情稍复,便道:“你既入我千药门下,本门沿革戒律门规,你不能不晓。”丁白云复又跪地,恭恭敬敬地道:“是,请师父教诲。”
万回春站起身来,说道:“本门自开山祖师创派以来,凡历五代掌门,因此你乃是本门第六代弟子。”接着便把历代掌门名讳,大略的出身事迹,一一说与丁白云知晓,语末解释道:“详细情况,另有书册纪录,便在那客店里头,回头你自找闲暇时间,详加翻阅。”丁白云道了一声:“是!”
万回春又道:“本门以医药起家,做的是悬壶济世,救人性命的事业,门规所列,多与珍惜药材,解人危难有关,乃是一些基本要求,我先念一句,你接着念一句,务须条条熟记,若有触犯,不论情节大小,一律废去武功,逐出师门。”当下便把门规一条一条念给丁白云背诵。那千药门门规仅有七条,并不难记,丁白云只默念一遍便完全记熟了。只是他原本好歹也是个少庄主,只要父亲不管他,哪有什么门规戒律可绑着拘束他?虽然这七条门规并不难守,可是一听到万回春说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