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俊杰的老家,是在蔡州县城西的一处小村庄,距离汴京约有四五百里路。
虽非日夜兼程,但三人的脚程都不差,所以只消几天的功夫,便来到了目的地。
进得村内,当下便由封俊杰领头带路,直往封家旧院而去。封家在此地住了有四代人家,除了封俊杰父亲这一脉,到他这里单传之外,其余堂表伯叔倒是不少,走着走着,道旁已有人喊道:“伯父!你回来啦!”
左元敏一看,是个二十多岁的庄稼青年,打着赤脚,正在道旁的田里干活。封俊杰道:“阿灿,还没忙完吗?”那青年摇头叹气道:“这里弄完了,我还得要到县城去一趟。”
封俊杰微微皱眉,道:“是为了上回隔壁赵家那只老黄的事?”那青年道:
“县衙的捕快前天就来过了,要是我今天不准时到,他们准派人来捉我。”封俊杰道:“你放心,这个县官我去查探过了,虽然不是什么两袖清风的清官,但也不是个糊涂蛋。一头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想来他会秉公办理。”那青年道:
“但愿如此!”又闲聊了几句,低头忙自己的事去了。
三人复往前行。左元敏心想:“刚刚那位青年,好像为与邻家为了一头牛而对簿公堂。封前辈武功这么好,这件事情只要他肯出面,伸出一根小指头,也许根本连官司都不用打。但他显然没有插手这件事情,只有去调查这位县官的底细,最后甚至还劝自己的亲戚看开一点,一切顺其自然。封前辈不恃武凌人,实在不枉侠名。”
他对封俊杰原本就相当信服,如今亲眼又多见一个实例,心中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他现在不得不扳起脸来,免得让封俊杰抓到机会说自己心虚。不久三人走近一处庄院,那院中本有六七个孩童在墙边嬉戏,其中一个大孩子见到封俊杰,急忙撇下其他玩伴,回头冲进院子里,其余孩童中有人便叫道:“封大叔好!”
封俊杰道:“你们大家好。”穿进庭院,一个老妇从一处茅草农舍迎了出来,叫唤道:“堂叔!”封俊杰道:“阿嫂,飞烟呢?”那老妇脸色古怪,说道:“我正愁不知你何时会回来,正打算托人去找你。”封俊杰知道有事发生,脸色微变,道:“发生了什么事?”
那妇人走上前来,细声说道:“飞烟她前几天临盆了……”左元敏与张瑶光虽然已经知道此事,但听到一个陌生人,这般说着自己熟识的一个朋友,心中仍是不免一惊。
封俊杰喜忧参半,问道:“母女平安吗?”那妇人道:“母子均安,生了一个男娃娃。”
一般人听到这里,多半便要说:“哎呀,恭喜你啊,要当爷爷啦!”要不然也要说:“生了男孩啊?样子是像他爹多一点呢?还是像他娘多一些?”可是这会儿说话的人,是小心翼翼,轻声细语,而听话的人,也是噤若寒蝉,呆如木鸡。
过了好一会儿,封俊杰才说:“那飞烟呢?我要去看看她。”那妇人霎时满脸歉意,说道:“这就是我急着要找你的原因了。飞烟前天早上忽然走了,只留了一封信。”
封俊杰大惊,说道:“什么?”那妇人想要摆脱这样的尴尬,忙道:“那封信是留给你的,现在在我那里,我去拿……”说着走进一旁的木屋当中。封俊杰则愣在原地,不知如何反应。左张二人对望一眼,也是侷促难安。
不久那妇人走回封俊杰面前,交给他一封信。封俊杰见信封上书:“父亲大人”
四字,笔触圆柔,正是女儿的笔迹。忙不迭抽出信笺,展开阅来,只见上头只有寥寥数行,写道:“父亲大人膝下:女儿尝以封家男儿自居,亦有光宗耀祖,不让须眉之志,无奈造化弄人,大错已成,后悔无补于事,女儿当尽力求得圆满,无愧祖宗。孩儿不孝,留书先行;稚子无辜,望爹成全。女飞烟笔。”
封俊杰怔怔望着信笺,许久,才把它交给左元敏。左元敏看的时候,张瑶光不自觉地也凑了上来,只是信中并未提到任何有关左张二人,所急欲知道的蛛丝马迹,因此未能有助真相的釐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