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鹿鼎记(242)

2025-10-09 评论


    韦小宝赶紧道:“皇上,那我的先锋呢?”

    其实韦小宝这时的心思,全是盯在了阿琪的身上:“阿琪小花娘也不知怎么样了?跟了葛尔丹,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葛尔丹打不过小皇帝的,阿琪再弄得泥沙甚么下,玉石甚么焚,太也不值,还不如给了老子,来个‘八仙过海’呢。”

    康熙似笑非笑,道:“那可不成,用你做先锋,不是叫葛尔丹笑淖大牙么?”

    韦小宝不笨,从康熙的语气之中自然听得出来画外之音:“你不过是朕的一个小小的弄臣,又能带甚么兵、打甚么仗了?”

    然而他脸皮却是极厚,笑道:“皇上,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嘛。”

    康熙诧异道:“小桂子学问大有长进啊,这等文雅的成语,也说得一字不差。”

    韦小宝道:“跟着皇上,便是木头人,也能学了不少学问的。”

    一句话,说得康熙心内舒服之极。

    满清王朝极为重视《三国演义》,将这部书作为行军打仗的教科书。韦小宝与康熙和满清贵族打了多年的交道,知道了这个道理,便着意在《三国演义》上下了不少的功夫。

    再加上韦小宝从小喜欢听说书,《三国演义》是听熟了的,是以这成语说对了。

    康熙笑道:“你也不要胡拍马屁,其实这成语用得也不尽妥当。我大清人才济济,哪里没有大将了?朕的舅父佟国纲、大将费扬古,都是先锋之才。”

    (庸按:日后康熙两次御驾亲征葛尔丹,委派了佟国纲、费扬古为大将。伶国纲在阵前壮烈为国捐躯,费扬古在扫平葛尔丹的叛乱之中屡立大功,直至葛尔丹于康熙三十六年服毒自杀。)康熙一想到军国大事,便神情庄重,专注严肃,不苟言笑。

    逢到这种时候,即便如韦小宝这样的弄臣,也不敢乱说。

    康熙想了想,道:“不过,在讨伐葛尔丹之前,还有一件大事要做。这件事还真的离不开你。小桂子,你这次便跟我回京里去罢。”

    韦小宝应道:“是。”

    韦小宝极想问问康熙甚么事这等紧要,却又不敢开口。、正在这时,侍卫总管多隆进来了,道:“启奏皇上,靳辅求见。”

    康熙道:“叫他进来。”

    随着多隆一声“宣靳辅晋见”,靳辅走了进来,给康熙磕头请安。

    康熙缓缓道:“靳辅,朕这次视察河工,走了一百八十里,见堤坝巩固,河水变清,足见你的治河方略极是正确,也确有成效,朕心里高兴得紧。”

    靳辅不敢抬头,道:“这都是皇上运筹之功,韦爵爷调度有方。”

    康熙道:“很好。拿笔来。”

    不一会儿,笔墨取到,康熙在一张宣纸上,一挥而就,写了一首诗:防河纤旰食,六御出深宫。

    缓辔求民隐,临流叹俗穷。

    何年乐稼穑,此日是疏通。

    已著勤劳意,安澜早奏功。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为了治河,我日夜忧虑而吃不下饭,走出深宫来为实地视察。骑着马儿缓缓前行,为的是访求民间疾苦。面对滔滔河水,方知民生艰难。何时才能快乐耕种,看来还靠今日治河。河工已付出辛勤劳动,希望早日获得成功。

    (庸按:康熙的原诗,见《清史槁》)。

    康熙写完,仔细地端详了端详,显见对诗歌与书法部极满意,这才题写了上下款:“赐靳辅”。

    皇上亲赐诗歌,靳辅感动得磕头出声,泪流满面:“皇恩浩荡,臣以死不能报万一。”

    韦小宝心中极是奇怪:“他奶奶的,靳辅老儿太也没出息,甚么‘湿’啊‘干’的,又不是银票,也值得这样感激涕零么?”

    康熙道:“靳辅,你起来罢。”

    靳辅又叩了一个头,这才站起身来,道:“谢皇上恩典。”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令狐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