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自古均为吴国所属,至隋代始称“苏州”亦名“姑苏”。
“苏州”位于水乡泽国之地,全城便建于密集河道之上,城内港道纵横,拱桥处处不下四百余座,其中最有名的乃是横跨“据台湖”及运河(通济渠)之上的“宝带桥”。
“宝带桥”南岸,有数条交叉纵横的大街,查报茶肆鳞格而立,青楼大院重是集歌响彻不绝于耳,达官贵人万金商贾川流不息,轩车骏马往来不断,真乃显现繁华兴盛的富足景象,决非中原城邑的战乱之象。
而桥北之地则是行人稀少百商稀落的寻常住家,绝多住户皆过桥为贩,或是身为店伙、苦力,也有部分摆舟为生,十之八九皆依靠劳力为生。
“他妈的,你这小化子又来了?快滚!”
一声怒斥声突然打破了冷清街道的宁静,又听另有一人也不悦的说道:“唉!小化子,你们还是过桥乞讨吧!任那一家的残肴剩饭也都比我们丰盛之餐好上不少,再说我们这些苦哈哈那有剩余之粮可施舍于你们?”
接而又听一童子之声响起,并央求道:“两位大爷,并非小子不知好歹而是小子心知诸位大爷、大娘所施舍的残饭较之桥南那些丰盛残肴更为贴心美味,因此誓不过桥。”
“你……他妈的,你这小化子骨气还真硬哪?哼!这年头骨气值钱个铜板?要不是…唉!算了!算了!我灶上还有半锅粥你俩拿去填肚子吧!”
另一人此时也叹声说道:“小伙子,看你不过七、八岁却挺傲气的,也罢、我那儿也没余饭可给你,这有三个铜钱你收着吧!”
“谢谢两位大爷!谢谢两位大爷!”
小童谢声观,又听另有一个怯怯的女童声也连连称谢不止。
从窄巷中步出了手捧破碗的一男一女两名小童,看年纪男童也不过七、八岁,而女童瘦弱的身躯看来只有五、六岁左右,如此年幼便已沦为乞。他家人大人见之可会黯然?
夜色渐深。冷清萧瑟的街道中偶或有些夜归人急步而过,肩挑小贩也劳累一日的赶返家中休歇,续待次日的到临。
城西“闾门”外一条小河上,有名的的拱形“枫桥”上正有两个瘦小人影缓缓而行,被深秋的寒意侵冻得萎缩颤抖举步艰难。
“小凤!你……冷吗?我们还是回小店去吧?”
“小麒哥!你不是说不想回去吗?咱们到现在才乞讨不到十个铜板,回去后……”
“哈!没关系,都给他们,反正我们留着也没用不是吗?”
“可是…不够也!到时他们又要……又要打你,小麒哥,我们……"
“小凤你放心,我身子硬朗得很,再说我也习惯了,就算他们多打几下我也不在乎。”
“小麒哥……我知道你是为了我才忍受他们的,我……
我们离开“苏州”好了。”
“嗨!不行!还没找到你爹娘怎么可以离开?昨天听小东说最近又有一批难民涌进苏州了,因此再找段时日再说吧!”
再也无话声响起,只有寒风轻啸枝叶沙响之声。
“邓慰山”山脚的一片树中,一座香火断绝瘠瓦颓败过半的山神小庙内,十余名老少乞丐正围坐在一堆火势炽旺的柴火周围取暖驱寒。
此时正有五个年约三旬出头的壮丐正—一索取众丐乞得之铜钱、碎银,以及较好的残肴。
众丐已习以为常的交付十个铜板,以及部分菜肴,直到那小女丐惊颤的交出七个铜板后,为首壮丐似有不悦之色,但怒视之下只是轻哼一声便行至小男丐身前。
那小男丐似是早已有备的仰首说道:“我没有!”
“什么了你再说一次?”
“我连一个铜板都没有,那有十文钱交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