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底情缘(179)

2025-10-09 评论


    更重要的,龙步云相信自己的眼睛。

    “像了凡这样纯真、慧黠、活泼又善良的小尼姑,绝不是下三流的偷盗之徒,为什么她要承认?为什么她要偷?她偷的又是什么?”

    他想了很久,想不出所以然来。

    突然他自己也笑了。这真正叫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无缘无故,为别人的事来烦恼,岂不是可笑!他骑上麦红骡子,离开树林,回到路上,正是午后时分,该打尖歇脚了。远远望去,有炊烟袅绕,大概是个村镇。

    坐骑不疾不徐,如此缓缓走去,大约顿饭光景,来到一个市镇。

    三五百户人家聚居成镇,依山傍河。河水不深,但是常年流动,河里有竹筏上下来往。对外的交易买卖,货物来往,全靠这种竹筏,十几根饭碗粗细的竹子,削去外皮,用火烤黑薰焦,前头弯弯地翘起,再用木棍藤条,捆绑在一起,上面再铺上木板,就可以装货、载人,再用芦席拱起一个蓬,就可以住家。有撑筏的人常年就这样住在筏上,俨然就是他的家。

    这种竹筏通常前后两个联结在一起,装载几十担生漆、桐油、香料等山产,顺流放下。到通商大埠去卖,然后再装载糖、盐、布匹之类的东西逆流拉回来。

    每一个竹筏多则三四人,少则两个人,他们自成一种生活方式的人,当地人习惯称作“筏户”。

    像这样的“筏户”,在这个市镇占了一多半人口,他们很自然地成为一个帮派。因为在筏的前头,习惯编织成一个虎头装饰在筏头上,慢慢地他们自称是虎头帮,而取代了“筏户”这个传统的旧称。

    因为这个市镇是傍白马河聚居而成,所以很自然地就叫做白马镇。

    当麦红骡子走进白马镇的时候,已是白马镇上一家大商号到了货,五个竹筏的盐和糖,已在河边码头卸载。

    从河边码头到白马镇的街上,要爬五六十级台阶。

    在台阶尽头镇口,有一个高大的汉子坐在那里,他的面前摆了一个米斗样的桶,桶里插了百十年枝红头黑尾、中间写了号码的竹签。一袋约两百斤的糖和盐,工人扛着从竹筏上走到镇口,经过那汉子面前,接过一支竹签,再将麻包送到商号仓库里。

    那装签的木桶上,画了一个凶猛的虎头。

    龙步云的骡子刚一经过镇口,坐在那里发签的人,对他瞪了一眼,大声叱喝着:“没长眼睛!挡住人家卸货。”

    龙步云回头看看,扛着两百斤麻袋的人,低着头,伸着老长的脖子,春天的气候,光着膀子流着汗,步履维艰地一步一步向上走,麦红骡子确实挡住了他们的路。

    他慌忙跳下骡背,拉着缰绳,让到一边,口里连声说道:“对不起!”

    那大汉瞪着他一眼,没说话,又忙着发签去了。

    一个异乡路客,很容易被人欺侮。龙步云这种遭遇见多了,根本没放在心上,笑笑拉着骡子向前走。

    白马镇和其他的市镇一样,只有一条街,有百来家店铺、茶楼酒肆、客栈商店,倒是十分热闹,还没有到掌灯时节,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对于龙步云也没有太多的注意。

    龙步云来到一家客栈,在前面刚拴好骡子,店小二就上前招呼:“客官!是歇店?还是吃饭?请里面坐。”

    龙步云将缰绳甩下,说道:“用上好的烧酒泡两升黄豆喂牲口。”

    他走进店里又吩咐:“要一间客房,我要歇脚,中午没打尖,此刻饿得很,下一斤面、切一盘牛肉,填饱肚子,要不要住店,回头再说。”

    这家客栈,楼上楼下都是卖酒菜的,此刻还不是上座的时刻,疏疏落落三五个客人,店里显得有些冷清。

    店小二很恭敬地引龙步云到后进一间客房,陪着笑斟上一碗茶:“这是今年新茶,上好的雨前毛尖,您先喝着,面跟肉,立刻就到。”

    说是立刻到,也的确来得快。龙步云一碗茶喝下去,肚子里正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店小二送来一大碗大卤浇头的面条,一大盘切得厚厚的牛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玉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