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与我干杯(25)

2025-10-09 评论

  这少女剑走轻灵,身随剑走,剑随身游,眨眼之间,对方只觉得四面八方都是她的剑影,也不知哪一剑是实?哪一剑是虚。

  ………………………………………

  这书生曼声长吟:“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掌中剑随着朗吟声斜斜削出,诗句中那种高远清妙、凄凉萧疏之意,竟已完全溶入这一剑中。

  ……………………………………………

  郑证因派的正技击描写:“平沙落雁”、“玄鸟划沙”、“黑虎偷心”、“拔草寻蛇”,还珠楼主派的奇秘魔力、裸裎魔女……

  这些,固然已经有些落伍,可是我前面所写的那结“动作”读者们不是也已看过多少遍了么?

  应该怎么样来写动作,的确也是武侠小说的一大难题。

  我总认为“动作”并不一定就是“打”。

  小说中的动作和电影不同,电影书面的动作,可以给人一种鲜明生猛的刺激,但小说中描写的动作没有这种力量了。

  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先制造冲突,情感的冲突,事件的冲突,让各种冲突堆积成一个高潮。

  然后再制造气氛,肃杀的气氛。

  武侠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

  武侠小说也是教你如何去打人、杀人的。

  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会令人反胃了。

  几乎所有的小说中,都免不了要有爱情故事。

  爱情本来就是人类情感中最基本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一种,远比仇恨还要早。

  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爱情,就没有人类。

  几乎所有伟大的爱情故事中都充满了波折、误会、困难和危机,令读者为故事中相爱的人焦急流泪。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抱着桥柱而死的尾生……

  他们的困难虽能解决,但最后还是因为“误会”而死。

  席格尔《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他们的爱情几乎可以说是完全顺利的,任何困难都没能阻扰他们的爱情。

  最后的结局却还是悲剧。

  好像有很多人都认为爱情故事一定要是悲剧,才更能感人。

  在武侠小说中,王度卢的小说正是这一类故事的典型。

  尤其是《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和俞秀莲,他们虽然彼此相爱很深,但却永远未能结合,有很多次他们眼见已将结合了,到最后却又分手。

  因为李慕白心里总认为俞秀莲的未婚夫“小孟”是为他而死的,他若娶了俞秀莲,就不够义气,就对不起朋友。

  这就是他们唯一不能结合的原因。

  我却认为这愿因太牵强了。

  四

  不但我认为如此,就连故事中的江南鹤、史胖子、德啸峰,连俞秀莲的师兄杨铁枪,也都认为这理由根本就不能成为理由。

  可惜李慕白是个非常固执的人,无论别人怎么劝他,无论俞秀莲怎么样对他表示爱慕之意,到了最后关头,他还是用慧剑斩断了情丝。

  有很多人也许会因此认为李慕白是条有血性、够义气的硬汉。

  我却认为这是李慕白性格中最不可爱的一点。

  我认为他提不起、放不下,不但辜负了俞秀莲的深情,也辜负了朋友的们的好意。

  他甚至边“小孟”都对不起,因为小孟临死时,是要他好好照顾俞秀莲的,因为小孟知道俞秀莲对李慕白的感情。

  可是他却让俞秀莲痛苦了一生。

  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来,李慕白简直可以说是个有心理变态的人。

  因为他的家庭不幸,从小父母双亡,他的叔父对他也不好,他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爱,所以他畏惧爱,畏惧负起家庭的责任。

  所以只要有女孩子爱他,他总是要逃避,总是不敢挺起胸膛来接受。

  他对俞秀莲如此,对那可怜的风尘女子织娘她一样。

  如果说得偏激些,他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自怜狂。

  这故事虽然无疑是成功的,不但能感动读者,而且能深入人心,我却不喜欢这故事。

  我总认为人世间悲惨不幸的事已够多,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读者多笑一笑?,为什么还要他们流泪?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