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人物眼里,师徒名分不可逾越,杨过和小龙女却无视周围社会的压力,偏要抛开这名分不管,由师徒变成夫妻。面对武林群雄的纷纷指责,杨过斩钉截铁地回答:“你们斩我一千刀,我还是要她做妻子。”即使知道小龙女被人奸污后,杨过仍不以为意,坚决要和小龙女结合,可见封建贞节观念在他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杨过是礼教习俗的自觉的叛逆者。
不仅杨过一人如此,其他小说人物像“九指神丐”洪七公的豪爽热诚,全无伪饰;“东邪”黄药师的洒脱超逸,偏于乖戾;“老顽童”周怕通的了无机心,天真率性;令狐冲的狂放不羁,笑做江湖;狄云、张无忌的躲开污浊,遁世而居;他们都是独立的树,而不是依附的藤萝。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摈弃“权势”、“威福”、“玉帛”之类世俗旧观念,追求自由自在、合于天性的生活。令狐冲说:“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连酒也不能喝,女人也不能想,人家欺到头上不能还手,还做什么人?不如及早死了,来得爽快。”这正是个性主义精神的体现。在金庸笔下,连已经继承了帝位的段誉、段智兴,最后也都走上出家之路。
金庸笔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已抛开一切社会经济利害的因素,成为一种脱俗的纯情的也是理想的性爱。郭靖完全不考虑华筝的公主地位而决心与黄蓉相好。赵敏为了张无忌,毅然抛开郡主的家门。胡一刀选择妻子时,置大笔财富于不顾,他说:“世上最宝贵之物,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决非价值连城的宝藏。”凡此种种,无不寄托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金庸在个人与社会总体的关系上,主张要为多数民众的利益着想。赞美乔峰、郭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而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主张尊重个性、保持独立人格,同情和肯定上述一大批具有真性情的人物:这正代表了现代意识的两个重要侧面。人,总是既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又要保持独立的个体人格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像近代西方有些人那样只讲个性自由,以至自我膨胀,人欲横流,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侵害,这个社会就会发生种种问题。可是像古代中国有些思想家那样,只肯定群体或王权利益,过分抑制甚至无视个体利益,牺牲人的个性,这个社会也会死气沉沉,令人窒息,造成许多悲剧。只有将社会责任和个性自由两者兼顾,才真正是人类现代社会所应有的健全意识。才真正是金庸所要表达的现代意识。
五
最能说明金庸小说富有现代意识的,也许还是他作品中潜藏的那种独立批判精神。
表面上看,武侠小说注定要远离现实。但究其实,并不可一概而论。金庸小说的有些内容,是作者在当代生活中有所感受而发,它们不但不脱离现实,反而应该说是深入现实的笔墨。作为政论家同时又是小说家的金庸,对诸多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常常保持着客观、清醒、独立思考的态度。创作过程中,他把得自现实的这些感受连同自己的某些真知的见,融汇入小说,转化成形象。这是金庸武侠小说富有思想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要读读《射雕英雄传》的第一回,我们就知道金庸不但相当熟悉南宋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而且对那段历史很有自己的见解。这一回的文字浸透着一种悲愤的激情,为全书奠定了基调。一般人都知道,是秦桧害死了岳飞。《射雕英雄传》却通过曲三和说书人张十五之口,揭露了“真正害死岳爷爷的罪魁祸首,只怕不是秦桧,而是高宗皇帝”,他为了坐稳他的皇帝宝座,宁可把一心一意抗金、想要迎回徽钦二帝的岳飞害死,向金国一再退让,甚至竟然向金国皇帝上降表称臣。这就使读者很容易联想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包括大片土地沦丧,主张抗日的张学良被囚禁,杨虎城被杀害,等等。台湾在五六十年代禁止《射鹏英雄传》出版,除了作者金庸原先属于香港《大公报》系统这个政治因素外,上述小说内容方面的问题可能也是一个缘由(直到1979年,台湾初次印这部作品时,还要改个名字,叫做《大漠英雄传》。
在中国大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读者,当他们读到《笑做江湖》中写日月神教和《鹿鼎记》中写神龙教的那些笔墨时,一定会联想到“文革”时期林彪、“四人帮”强制推行的所谓“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那套极端个人迷信的活动。小说中的日月神教,在东方不败和杨莲亭一伙把持下,强令徒众服有毒药物而自己则垄断解药,以维持教主的个人权威。部属每人说话,一开口就是:“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教主令旨英明,算无遗策,烛照天下,造福人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又说什么:“教主指示圣明,历百年而常新,垂万世而不替,如日月之光,布于天下”,“属下谨奉令旨,忠心为主,万世不辞。”荒诞的情节形式,呈现着发人深思的现实内容。有关神龙教的描写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笔墨并不是出现在“文革”结束。中共中央作出否定这场动乱的决议之后,而是早在1967至1970年间“文革”正在进行,林彪、“四人帮”气焰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写出的。这就真正显示出作者辨别复杂事物的可贵眼力和敢于坚持真理的无畏勇气。即使在香港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左”倾思潮的一度猖撅,要做到这一点也非常不容易,同样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一位名叫林彬的香港电台广播员,就因为批评“文革”中的个人迷信现象而在1967年那场“红色风暴”中被人以汽油浇身活活烧死。金庸也曾被列入要杀的“五人黑名单”,一度被迫离港出走。事情就曾这样十分荒唐而又尖锐得血淋淋地摆在人们面前。只有了解这些,我们对金庸小说的评价才能从某些俗见中解脱出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