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中,金庸表现了一种观念上的矛盾。一方面,是人性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是为国为民的传统思想。这种矛盾,在杨过的任性和郭靖的忠诚上,屡起冲突。但它应该如何,金庸并没有下结论,郭靖还是郭靖,杨过还是杨过,谁也改变为了谁。这当然是金庸在当时自己的思想方法上,只是出现了矛盾而未的结论之故。
《神雕》中有一只高傲的大鹰。《神雕》中巨雕是实,《射雕》中的雕是虚。
有人非义《神雕》中杨过在襄阳城外,击毙蒙古皇帝的情节:“与历史不符”。这种批评,拘泥不化之甚。在详细写了杨过的一生经历之后,杨过击毙蒙古皇帝的一节,正是雷霆万钧的力量。宛若郁郁之下的豪雨,何等酣畅,何等大快人心!或曰: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答曰: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杨过,外国历史上又何尝有一个王子叫哈姆雷特!《神雕》的主题曲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神雕》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四。
金庸小说,一共十四部。
这十四部小说(其中两个短篇,或是能称“篇”而不能称部),每一部有每一部不同的风格、特色,必须将每一篇章提出来讨论。
以下就是我对这十四部小说的意见,只是对小说整体的意见,小说中的人物,分篇再详细讨论。
书剑恩仇录《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
第一部小说,有两个可能情形发生。一个可能是:第一部小说是不成熟的习作;另一个可能是:第一部小说光芒万丈,但无以为继。
金庸的情形,很不一样。
《书剑恩仇录》在金庸的作品之中,当然不是很好,但已经光芒万丈,而且,后继者光芒更甚,在举世作家之中,很少有这样的例子。
《书剑》在金庸作品中,不是特出的作品。原因有:其一,《书剑》是“群戏”,主角是“红花会”,而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而红花会一共有十四个“当家”,金庸虽然突出了其中的几个,但必然分散了感染力,以致没有一个最特出的人物。
武侠小说有一个特点,是相当个体的。读者看武侠小说,要求个体的心灵满足,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越浓,个体的形象越是突出,就越能接受。
虽然后来一直到《射雕英雄传》,金庸仍然在强调“群体力量”,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只有《书剑》一部是“群戏”,其余,皆摆脱了这一点,而色一个、两个人物为主。有可能金庸自己在创作了《书剑》之后,迅速地认识了这是一个缺点之故。
《书剑》采用了“乾隆是汉人”的传说,借乾隆这个人物,写出了既得权力和民族仇恨之间的矛盾,在表达这一点意念上,获得成功。《书剑》中几个主要人物,写得并不出色,反倒是几个次要人物,活龙活现,令人击节赞赏。
作为第一部作品,金庸在《书剑》中,已表现了他非凡的创作才能,众多的人物,千头万绪的情节,安排得有条不紊,而又有一气呵成之妙。
《书剑》的开始,李沅芷、陆菲青的师徒关系那一段,应该是明显地受了王度卢《卧虎藏龙》首段的影响。笔法也有刻意仿效中国传统小说之处。而几处在人物出场、提及姓名之际,俨然《三国演义》。
写人物方面的功力,在《书剑》中也已表露。对金庸而言,《书剑》是一个尝试,这个尝试,肯定是极其成功的,这才奠定了他以后作品更进一步成功的基础。
在《书剑》中,有一段,写周家庄中,周仲英公子冲突一事,第一次发表时,情节明显取自西洋小说。在修订改正之后,完全改去。这说明金庸有他的创作过程中,逐渐成熟,更致力于个人风格的建立,摒弃一切外来影响。
这种独特风格的逐步形成过程,是金庸的成功过程。
《书剑》是金庸成功的一个起点。
在金庸作品之中,《书剑》的地位、排名,在第八位。
《天龙八部》之后,武侠小说,真正难以为继了,唯有金庸自己,才能再来突破,而《笑傲江湖》就做到了这一点。《天龙八部》之中,已经有了各种各样江湖人物的典型,可是却偏偏没有令狐冲。令狐冲一出,武侠小说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在《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所代表的理和杨过所代表的性起冲突,结果不分胜负,和平收场。但是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所代表的理和令狐冲代表的性,在交锋之下,理溃不成军,性大获全胜。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