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史将此事秘告王轨和孝伯二人后,两人十分生气,怒气冲冲地寻到齐王,责怪他为何不守规制?以致授人以柄?
无论是做为宗室子辈,还是陛下的皇弟,即使是朝廷大臣的身份,此事不被人知晓便罢,一旦被人,特别是刚刚丧了生母的陛下得知,齐王清知此事的非同小可,当即惊出了一身冷汗来,急忙询问陛下闻报时是什么神情?
王轨说,“陛下胸怀川壑,倒也没有在意,反倒驳斥了卫王一通。”
齐王忙问,“哦?”
王轨道:“陛下驳斥卫王,‘你我与齐王并非一母所生,你我与他皆俱非正嫡,只为朕入篡大位之故,太后丧礼之上,他同朕一样,袒身跣足,同赴大丧,悲痛憔悴,伴朕守灵。你原为太后亲生,自幼偏承太后慈爱,齐王何曾领受过这份慈爱?比起他在太后丧仪上的悲情举止,你原应感到愧悔不如,反倒还有心如此计较他人?”
齐王闻言,心下又愧又惧。此事,毕竟暴露了自己对陛下的生母叱奴太后并非真的恭敬,和陛下也并非真的悲喜同命……
想来,自己以后的处境只怕更加难为了。没想到,自己看在他是陛下一母胞弟的份上,对他一忍再让,他却步步紧逼,非要置自己于死地不可!又想到竟敢在自己府上安插奸细,越发咬牙切齿起来。
他决计要以牙还牙了。
若论与陛下的情分,他自是不如。若论斗智,卫王虽性情诡诈,却也未免浮躁贪婪了些。
齐王装着诸事不晓,仍旧示以亲好。不时以馈以金宝美女。
机会终于来了——
太后薨驾三月入葬后,陛下便以要辟出太子的东宫宫署为由,命卫王携妻子儿女搬出帝宫,另择宅院。
皇太后刚刚下葬,陛下便令胞弟卫王搬出皇宫,他料定:卫王对此事一定心怀怨恨!
闻知卫王搬到新居之后,齐王备了重礼酒肴,带着亲腹裴文举等左右属僚来到府上隆重拜贺。
卫王的新居离皇街较远,原是一外小寺院。只因陛下催得紧,卫王一时又找不到宽大理想的安身之所,只得将寺院里外略一修整,迁出皇宫,暂将全家老小五六十口人安顿了下来。
果然,卫王的神情既沮丧又烦躁。
齐王不禁暗叹,卫王这些年活得其实并不得意。加上他的为人心胸狭窄,性情浮躁,虽与陛下一母同胞,两人却无论是气宇神采,还是五官谈吐上,却是越来差别越大了。
人生在世,境遇的优劣,心雄的穷达,才学的多寡,末了,即令在面相气色上,也会把人划入三类情形:一种人,一看便是自足宽厚的佛菩萨相,另一种人便是芸芸众生相,还有一种,却仿如活鬼一般,这些人,无论眉眼五官还是神情举止之间,不是满脸的苦愁病痨,便萎琐卑微,要么,干脆就是阴戾凶险或是怨怒贪婪……
卫王正是最后一种,阴戾怨恨的情绪,已深深刻在了他的五官眉眼甚至神情气色之间。
见齐王送来如此丰厚的礼物,卫王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竟将往日积怨丢在一边,一面令妻妾摆酒做菜,一面领着齐王,在前庭后院游走了一遍。
齐王一面游看,一面称赞,时而夸院中花草开得奇,时尔赞卫王的儿子聪明机灵。末了却皱着眉头怪怨起来:“唉呀!六弟,你一向内室众多,有名的金屋藏娇,多子多女。如今,侄女侄子都已长大成人,二十多个儿女当中,眼下,侄女们都该有自己的闺房了,侄子贡儿和贾儿他们,眼见也到了成家立业、娶妻纳妾的年纪了。六弟,何不选一处宽宽敞敞的阔宅大院安顿家小,怎么偏偏相中了这样一处又狭窄又偏僻的地方?”
卫王气咻咻地说:“哼!本王一身尚不能自保,何论儿女家人?”
齐王不解地问:“六弟,太后生前对你格外偏爱,凡事都向着你,护着你,一向美人如云,金宝满室的。性情也算得豪放梗直,敢怒敢言。朝中多少人都羡慕你这神仙日子。自在富贵一如六弟者,遍视天下,又有几人啊?怎么听你这话音,莫非,六弟也有什么烦恼不如意的事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