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善也明白,铁芳若是去图功名,那么他的那个三代的帖子,实在难以下笔去写,又知道玉娇能在尉犁城的草原有多少万匹马,产业无数,他们若回到新疆尽可以享福,比作个小官儿既随便,还又阔得多,于是也就不勉强他们了。铁芳写了封书信,致谢孙夫人,并托将邢柱子夫妇带了去,保善也都答应了。
这位老官人在这儿歇了一天半,就同著那邢柱子、荷姑,还有那老谢,一同走了。邢柱子、荷姑,与铁芳、雪瓶临别之时,倒不禁依依不舍。
铁芳在此,与范彦仁,赛孟尝,又盘桓了一日,他们就走了。他们仍然是黑白二匹马,雌雄两口
剑,从此就往江南,目的是九华山,要去拜访拜访那三十年来在南北赫赫有名,从无一人的武艺名声能够盖得过去的奇侠李慕白。同时春雪瓶还知道有几本书存在那里,那是她的爹爹,如今应当说是她婆母的旧有之物,此去是想向那位奇侠索要回来。
她跟铁芳一路风尘,但风尘中传著不少她们新婚的佳话。他们就离开了河南的平凉到了长江,从安庆府渡过了江。此时正是暮春之时,六朝人作的文章里曾有几句话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满树,群莺乱飞。”然而这却描不尽江南美景,则见处处是碧水汪洋的田地,其间插秧的人都是头罩各色的首帕,身穿朴素衣服的妇女,她们在田间,互相说笑,又一声一声了亮婉转地唱著歌。
在傍近青山茶林的所在,有那一群群如穿花蝴蝶似的采茶女。处处是清澈见底的小溪,只只是没有帆篷的小船,家家有垂著绿丝的杨柳,林间的鸟语响如簧,水面的鹅鸭白如玉。这样的风景与新疆那草原大漠、牛皮帐蓬骆驼队迥然不同了。
雪瓶至此简直有些目不暇给了,连马她都不愿骑了,骑著她怕人家笑话,怕人家注意。并且他们一到了池州府就先歇了几天,铁芳跟雪瓶都做了新衣裳,他们新衣裳的式样自然也很新,与在西路上所寄的完全不一样。
春雪瓶的那件鹿皮坎肩早就收在包袱里,同时她已脱去了素衣,而换上了鲜艳的浓妆,她的头发也不再梳辫子了,是仿照著这江南的妙龄妇女,梳成了一个好看的头髻,金钗玉钏也都应有尽有。早先听人家呼唤她为“太太”她还有些不高兴,有时候还脸红,如今她却听得习惯了,她爱听,她觉得这“太太”两个字,是比甚么“小王爷”还合她的身份。
他们先在池州打听明白了往九华山去的路径,又打听李慕白,可是竟无人知。雪瓶觉得纳闷,铁芳倒以为这是理所当然,因为后来的李慕白必定是已成了一位道家;专心修炼,不问外事,与玉娇龙之在新疆,当然不同,难怪无人知晓。他们两人也都未敢携带宝剑,这日就到了九华山上,山上有很大的庙宇,供奉著「九华菩萨”,据说是极有灵验,山下各地来的香客天天络绎不绝。他们只装作游山的旅客,几乎每一座山峰他们全都过去了,这座山跟那顶上永远堆积著长年不化冰雪的天山,跟那峰峦层层不绝的祁连,自然都不能相比。
但这里的树木常绿,白云飘浮,却十分秀丽可爱。他们寄宿在山中的人家,两天才打听出来,原来在这山谷的幽僻之处,向来隐居著奇侠高人。六十年前曾有一位九华老人,坟墓现今仍在。五十年前有一位江南鹤,他的那些故事,至今山中附近的老年人还多能够称道,二十年前又来了一位大侠客李慕白,可是江南鹤与李慕白都不知往哪里去了,多年他们也没有回来,不知现今是否还在世间。在四五年前还有李慕白的徒弟猴儿手常到这里来,近几年也没有人再看见他。总之,名侠的往事,偶然有人还能道及,但宝剑奇书却无觅处。
铁芳与雪瓶只得怅然下山。由此又渡江而北,直到了京师,他们可并不去见玉钦差,铁芳更没去见他的姑母杨丽芳。他们在京师住了半月之久,知道了邢柱子经那位孙大人提拔,已经在衙门里有了个小差使,住在北城甚么胡同里,荷姑的日子当然过得很好。而且这京城是大地方,南城镖行里有名盖南北的老英雄神枪杨健堂,与五爪鹰孙正礼,北城又有那位街面上的好汉,专爱管闲事、打不平的一朵莲花刘泰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度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