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综合症(115)

2025-11-04 评论

  赛场上,顾玺小队凭借扎实的功底、灵活的思维和默契的团队协作,一路过关斩将。

  不久,捷报传回国内,国家队成功斩获团体冠军,顾玺个人更是荣获理论成绩最高分特别奖,载誉而归。

  赛后,众多世界顶尖学府,纷纷向这支冠军队伍的核心成员发来了附带全额奖学金的入学邀请函。

  面对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机会,顾玺、宁一帆和曾庭轩三人,却在深思熟虑后,做出了相同的决定——婉拒这些海外名校的邀请。

  他们按照自己早已规划好的人生蓝图,仍旧选择国内顶尖理工名校A大。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原本关注的人不多,通常只占据教育或科研板块的新闻。

  但因为这届的冠军,有知名歌星顾玺,消息传回国内互联网后,瞬间引爆。

  相关话题以惊人的速度,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首。

  粉丝和网友们在狂喜之余,也纷纷开启了幽默的调侃模式:

  “等等,我追的难道不是个创作型歌手吗?怎么突然变成物理竞赛冠军了?”

  “我妈刚才问我为什么跪着看手机……我给她看了顾玺的获奖新闻,她现在问我能不能拿到顾玺的签名照。”

  “从此以后,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我妈,我追星是在向物理学霸看齐!”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就在顾玺载誉归国后不久,他接到了来自韦乐言的导师——德高望重的辛从南院士打来的电话。

  “顾玺,好消息!你独立撰写的《基于无壁磁场约束原理的新型霍尔推进器理论模型与性能优化探究》这篇论文,已经正式通过SCI期刊的审核,被接收发表了!”

  辛从南院士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温和:“还有,你有空的话,来一趟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吧,乐言很想你。”

  顾玺欣然应好。

  这边电话挂断,得知喜讯的柏瑾之,便立刻通过韩漓工作室的官方账号,正式公布了这一震撼性的消息。

  此时的顾玺,所以获得保送,但还未正式升入大学,年龄未满18岁——他当真以“高中生”的年纪,发表了一篇极具分量的SCI学术论文!

  这一下,网络舆论彻底沸腾了。

  震惊的网友和粉丝们,纷纷翻出去年顾玺官方账号上,那几条营销他“物理学霸”的博文,在评论区排起长队道歉:

  “对不起!是我去年声音太大了!”

  “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原以为物理学霸是人设,没想到是纪实文学!”

  “给大佬跪了,请问现在转物理还来得及吗?”

  更有大量网友涌向张显的社交账号评论区,向他道歉。

  去年,因网传张显要营销顾玺“高中生发表sci论文”,引爆全网粉丝对他口诛笔伐,骂得狗血淋头。

  如今真相大白,顾玺真的在高中就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不是营销捧杀,是真的!

  获得老板柏瑾之默许的张显,特意开了一场直播。

  镜头前的他,想起去年的委屈,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你们知道我当时有多难吗?!黑锅全让我背了啊!我被骂到自闭,差点就回老家种地了呜呜呜……”

  他那夸张的表演和终于解脱的搞笑模样,不仅没让网友同情,反而惹得直播间里笑声不断。

  留言全是“哈哈哈”和“对不起,但真的很好笑”。

  已成为顾玺迷妹的夏清秀,看着他的相关消息,在高中文理分科意向表上,默默将自己的意向选为理科。

 

 

第105章 

  大学开学前夕, 顾玺应辛从南院士之邀,前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越野车最终停在一栋白色的实验楼前,刘玉珍早已在门口等候。

  见到顾玺, 她快步迎上来,激动的说:“你总算来了, 乐言在实验室里待了快二十个小时,劝不动, 只能靠你了。”

  顾玺神色一凝:“带我去!”

  两人来到实验室前,打开门,低温空气夹杂着金属和试剂的味道扑面而来。

  顾玺的目光第一时间落在角落的实验台旁——韦乐言正背对着门口, 坐在高脚凳上,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满是跳动的光谱数据,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动作精准得像是一台设定好程序的机器。

  “乐言,顾玺来了。”刘玉珍轻声开口。

  敲击键盘的声音骤然停止。

  韦乐言缓缓转过身, 眼睛里布满血丝, 却亮得惊人。

  “顾玺!”他盯着顾玺看了几秒,伸手指向屏幕上的一条红色曲线,说:“峰值偏移,三次重复实验都这样,传感器没问题,算法也没问题,结果错误。”

  顾玺走过去,俯身盯着屏幕。

  红色曲线在450纳米的位置有一处明显的凹陷,与理论计算的平滑曲线形成刺眼的反差。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一旁的实验记录册,指尖划过韦乐言写下的密密麻麻的数据。

  纸上画满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的轨道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有些混乱,但顾玺一眼就看出问题。

  “应该是环境振动的影响。”顾玺缓声道:“光谱仪对振动敏感,风沙太大,即使实验室有减震装置,长时间运行也会有累积误差。”

  他指着曲线凹陷的位置:“你看这里,偏移量每次都在0.02纳米左右,符合低频振动的干扰特征。”

  韦乐言的眼睛猛地睁大了些,他飞快地转过头,重新看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调出了实验室的环境监测数据。

  当振动传感器的记录曲线出现在屏幕右侧时,红色的波动与光谱峰值的偏移完美对应。

  实验室里陷入短暂的寂静,突然,韦乐言从高脚凳上跳下来,快步走到实验台的另一侧,开始拆卸光谱仪的外壳。

  他的动作很快,却没有一丝慌乱,螺丝刀在他手中像是有了生命,精准地拧下每一颗螺丝。

  顾玺没有上前打扰,只是站在一旁等待结果。

  此刻的韦乐言眉头舒展,嘴角的紧绷也渐渐放松,整个人像是找到了归位的齿轮,重新运转起来。

  刘玉珍松了口气,感激的对顾玺说:“谢谢你,顾玺。”

  顾玺笑了:“应该的,乐言也是我的朋友。”

  等韦乐言将减震垫重新调整好,再一次启动实验时,已经是傍晚。

  当屏幕上出现一条平滑的、与理论曲线完美重合的绿色线条时,韦乐言的身体顿了顿,然后缓缓抬起头。

  他看向顾玺,眼睛里带着一种近乎孩童般的雀跃,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只是重复着:“成功了,顾玺,成功了。”

  顾玺笑着点头:“我看到了,乐言,你做得很棒!”

  这天晚上,顾喜带着韦乐言一起坐在戈壁上看星星。

  他为韦乐言吹起口琴。

  柔和的音符像是月光下的流水,缓缓在空中流淌,驱散了白天实验的疲惫。

  韦乐言的眼睛微微眯起,身体随着旋律轻轻晃动,原本紧绷的肩膀渐渐放松下来,像是被音乐的暖流包裹住了。

  一曲终了,空气中还残留着旋律的余韵。

  韦乐言抬起头,看着顾玺,轻声说:“好听,像粒子在磁场里运动的轨迹,很轻,很稳。”

  顾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他没想到,韦乐言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形容音乐,却又觉得无比贴切。

  那天晚上,他又用自带的吉他为韦乐言弹唱了几首曲子。

  韦乐言的眼睛里疲惫尽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的光。

  第二天早上,顾玺在办公室见到了辛从南院士。

  辛从南问他:“我听说你要保送上A大?”

  见顾玺点头,辛从南还想为母校争取一下,问他:“你有没有兴趣考虑一下Y市理工大学?那是我的母校,虽然在综合排名上不如A大,但在航天工程和材料物理领域,实力很强。而且和我们基地有长期合作,毕业之后可以直接来当我的学生,与乐言一起。”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千萌 娱乐圈 爽文 升级流 成长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