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误差(52)

2025-11-17 评论

  林意乔侧过头看了严律一眼,然后说:“不,他那个方案有缺陷。”

  严律看着他,耐心地等待下文。

  林意乔没有说话了,他非常认真地把剩下的丰年虾都挤到水里,看着那些橙色的小颗粒在水中浮游,进入水母透明的身体,才从凳子上下来。

  下来时他扶了一下严律的手臂,很快放开:“我只是周三不吃黄色,不是周三不吃鸡蛋羹。换别的食物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是在规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它会将一部分食物从我的周三食谱中永久剔除,缩小了我的选择范围。”

  他转过脸看着严律,“但是你的方案,是通过改变食物的颜色,保留了食物本身。它没有减少我的选择,反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假如有一天我周三想吃土豆泥,你也可以做成粉色,对吧?”

  严律笑了:“对。”

  “我并不觉得粉色的鸡蛋羹诡异,粉色的鸡蛋羹代表你在努力让食物适应我的规则,”林意乔说,“所以,我觉得跟祝驰舟的方案比起来,你的办法才是最优解。”

  严律一直注视着他,听着他的话,嘴角一点一点向上扬起,最后凑近林意乔的脸,声音轻得像耳语:“林意乔,你……才是最优解本身。”

 

 

第41章 给星空的定义

  投资方的技术审计顺利通过了,但对方带来了一个新情报——美国一家公司的力反馈精准度已经达到98.8%。洛杉矶的投资人给CereNet下了硬要求,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将力反馈精准度提高到99%。

  这两天,林意乔和严律几乎没有时间交流,天天加班到深夜,两人从公司回到家都累得倒头就睡,连每天的睡前作业都搁置了。

  星期五晚上八点,林意乔在实验室校准传感器,裤兜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严律:[CPU快烧干了吧?]

  林意乔看着屏幕发愣,刚想问是哪台电脑的CPU,就收到了下一条。

  严律:[要不要换个地方,让大脑休息一下?我们明天约祝驰舟和林纨去岛上住一晚,怎么样?]

  林意乔有些迟疑:[哪个岛?]

  严律发来一个定位和一张图片。

  林意乔先点开图片,看到湛蓝的天空下,像城堡一样的酒店坐落在悬崖边,悬崖的尽头矗立着一座纯白色灯塔。

  林意乔把图片放大,研究了一会儿灯塔的结构,给严律回:[去吧。]

  严律:[好,明天我们来公司的时候把行李带上,下午直接出发。]

  林意乔:[嗯。]

  过了十几分钟,严律又发来一条:[你想跟我住一间,还是自己住一间?]

  这个问题让林意乔陷入了复杂的思考。

  自己住一间:安全,边界清晰,可以避免任何“超纲”事件,但是要自己处理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

  和严律住一间:风险等级高,不可控因素多。但是严律的存在能大幅降低陌生环境造成的焦虑。

  这种两难的权衡根本无法算出答案,不过,林意乔立刻想到了一个新的变量:

  目前,在他们的恋爱教学中,严律是林意乔练习如何追人的目标,所以逻辑上他应该选择更容易接近目标的方案。

  完美自洽了,林意乔毫无心理负担地打字发过去:[跟你住一间。]

  严律秒回:[OK]

  虽然逻辑上是自洽的,但发完这条消息之后,林意乔还是不可避免地一直在想他们将要住同一个房间的事。

  这跟上次睡帐篷不同,帐篷并不是完全私密,拉链拉开就是户外,能清晰地听见外面的人声和风声,是一个半开放的系统。

  但酒店房间就不一样了,关上门就是一个真正的私密空间。

  他和……严律会发生什么?

  他是追求者,是不是应该主动一点?

  可是,要怎么做呢?

  这些问题,在第二天去往酒店的路上被无限放大,他甚至思考起了关于交配的风险评估和必要准备。

  到了酒店,他跟在严律身后,踩在通往房间的地毯上,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严律拿出房卡,“滴”地一声轻响,门被推开了。

  林意乔屏息站在门口,看清了房间里的景象。

  巨大的落地玻璃外是壮阔无边的海景,而房间里,并排放着两张独立的单人床。

  林意乔胡思乱想地给自己加载了数个小时“风险”和“失控”,而严律却给了他一个意料之外的“安全现状”。

  他呆了一会儿,不自觉出声:“为什么是两张床?”

  严律提着行李往里走,闻言脚步一顿,回头看他,“要我去换成大床房吗?”

  “不,不用了。”林意乔有点僵硬地回答。

  放好行李,他们便下楼去海边的悬崖餐厅跟林纨和祝驰舟汇合。

  餐厅位于悬崖的边缘,几乎三面都是玻璃,可以将落日与海景尽收眼底。

  林意乔一走进去就看到祝驰舟了,因为他个子很高,同时又在朝他们大力挥手。旁边的林纨也看到他们了,正在朝他们温和地笑。

  “你们再晚点来,都要看不到日落了。”祝驰舟特意选了个视野最好的位置,就是专程来看日落的。

  “那我们来得刚刚好,”严律替林意乔拉开椅子,看了一眼外面,“现在正是夕阳最美的时候。”

  林纨吩咐服务生可以开始上菜,然后转过头来问他们:“这几天这么忙?祝驰舟说你们都连着两天熬夜了。”

  “嗯,技术审计刚过,A轮投资方那边提了新要求。”严律端起杯子喝了一口。

  林纨问:“精准度98.8%那个?”

  “你也听说了?”严律点点头,“其实我们卡在97.6%这个点上,已经快两个月了。旧的技术框架,基本已经到极限了。”

  林意乔听到这个数字,下意识地看向严律,严律感觉到他的目光,用征求意见的语气问他:“你觉得呢?”

  林意乔沉默片刻,“嗯”地应了声,“目前我们的力反馈校准,已经进入了平台期。所有能优化的参数都调整过了,在现有框架下,我们确实很难继续突破了。”

  桌上一时有些安静。

  林纨的神情也凝重起来,作为资深科创投资人,他明白这不是普通的研发瓶颈,而是整个技术路线触到了天花板,“李维恩教授那个‘协同振荡’模型,可以商业化了吗?”

  严律摇了摇头,回答得很坦诚:“风险还比较大。”

  李维恩是CereNet的学术靠山,当初林纨也是拿这位MIT终身教授说服了投委会的。他相信洛杉矶那五千万美金多多少少也是因为有李维恩的学术背书。

  但是,再先进的理论模型不能落地,对投资人来说就没有价值。

  “风险有多大?”林纨已经切换到工作模式。

  严律没有回避,声线平缓地说:“技术层面,目前数据漂移还很严重,无法稳定复现。财务层面,要把它工程化,意味着我们现有的很多硬件架构都要推翻重来,A轮的五千万美金可能会烧得更快。但是最大的风险在人,我跟王浩提过好几次,他都坚决反对,我不能跟我的CTO对着干。”

  林纨挑了下眉,没有问技术,也没有问财务,而是直接问:“所以你今天约我们来,是来告诉你的盟友,你打算怎么解决你跟王浩的分歧?”

  严律忽然笑了,拿起水杯跟祝驰舟的杯子碰了下,说:“怎么办?你老婆太聪明了。”

  祝驰舟也笑起来,跟他碰了杯,喝一口,“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旧河再怎么折腾也没鱼了。新河可能会被淹死,但有大鱼啊。淹死总比饿死好吧。”

  这时服务生推着餐车过来了,精致的菜肴一道道摆上桌,香气扑鼻。

  但桌上气氛有些凝重,一时没有人动筷子。

  只有林意乔一个人完全状况外,在大家都沉默不语的时候,他开口了:“新河里的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另外三个人齐刷刷看向他。

  林意乔继续说:“这个岛是海岛,多半是海水鱼。我们吃了饭要去捕鱼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二师叔 甜宠 久别重逢 he 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