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误差(56)

2025-11-17 评论

 

 

第44章 面包机和三明治

  林意乔周一和严律去上班的时候,严律跟他一起坐在后排,开车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这个中年男人不是公司的司机,林意乔没有见过这个人。

  林意乔不喜欢和陌生人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林意乔也不喜欢严律车上有陌生人的气味。他僵硬地挺着背,双手抓着安全带一直没有松开。

  “这是陈朝勇师傅,”严律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以后他会负责接送我们。”

  林意乔转头看向严律。

  严律也在看他,继续说:“我们上班还是一起,但是我最近会经常加班,如果我下班太晚,你就要在公司等我,这会打乱你自己的计划。”

  林意乔微微睁大眼睛,好像在理解眼下这个始料未及的新状况。

  “有陈师傅在,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表离开公司,或者去做你自己的事,不需要根据我的时间调整计划。”

  林意乔的目光从严律的脸上移开,看向前方的驾驶座。

  严律的方案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可以优化他的时间管理,减少非必要的等待。

  但他原来的计划就是等严律下班和严律一起回家,严律加班的时候他也会在实验室加班,他已经养成习惯。

  “我的计划就是等你。”林意乔声音平直地说。

  车内的空气好像停滞了一下。

  严律温和地看着他:“接下来的两个月,技术攻关会是常态,加班时间会没有规律地延长,你等不了。”

  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

  林意乔没说话,把脸转向窗外。

  严律伸手过去,手掌摊开在林意乔面前,林意乔看了看他空空的手掌心,不懂他是什么意思。

  “要牵我的手吗?”严律说:“除了刚才那一点,还有这个好处。”

  林意乔就松开安全带,抓住了那只手。

  等了两个红绿灯,林意乔把自己的手指嵌进严律的指间,扣紧了,他应了一声:“好,但是要过几天。”

  严律回握住他,“嗯?”

  “我要观察他的驾驶习惯、路线选择、会不会主动说话。”林意乔盯着司机的后脑勺说,“还有他对车内环境的影响。我需要观察几天来判断他是不是合格。”

  陈朝勇偏了偏头,好像想说话,但最后又忍住了。目视前方,假装没有听见后面的人在讨论他。

  “好。”严律拇指抚摸林意乔的手背,“那就观察三天。这三天,我都会在车上。如果你接受他,从周四开始,我们就运行新方案。”

  这个过程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验收标准,条理分明让林意乔感到舒适。

  他“嗯”了一声,同意了这份口头协议。

  到周三晚上十点,严律和林意乔回到家在玄关换鞋。

  严律弯腰从鞋柜里替林意乔拿出拖鞋,问他:“陈师傅合格了吗?”

  林意乔换好鞋,站直了身子,说:“合格。”

  “好,”严律也换好鞋,接过林意乔的背包往里走,“从明天开始,如果我加班,就让他先送你回来。”

  林意乔“嗯”了声,又听到严律继续说:“我们再请一个钟点工来家里给你做饭怎么样?”

  林意乔停下脚步,看着把他的背包放在沙发上的严律,立刻毫不犹豫地拒绝:“不要。”

  “我加班晚了,你会饿。”严律的语气很有耐心,“钟点工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做好饭,你不用等我。”

  “我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的,我不希望这里进来其他人,我更讨厌有陌生人用这里的厨房。”林意乔皱眉看着严律,“你为什么接二连三地改变这些固定模块?你不想继续维持这个系统了吗?”

  “不是,”严律犹豫了一会儿,好像在思考要怎么开口,最后还是决定告诉林意乔:“下个月,我要去MIT的联合实验室验证新模型,会在波士顿呆一个月左右。”

  林意乔沉默几秒钟,“你什么时候决定的?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我?”

  他语气很平静,不是质问,只是在确认信息。

  “这段时间我和李教授还有王浩一直在讨论这件事,就这两天才决定的。我想把你安顿好了再告诉你。”

  林意乔问:“你去一个月吗?是不是一月到了就准时回来?”

  严律回答:“不超过一个半月。”

  林意乔点点头,觉得事情已经很清晰,“我知道了,你走吧,如果这里不方便的话我就回自己家住。”

  说完他就拿着自己的背包回到了房间,接着有条不紊地抱着睡衣从房间里出来,走进卫生间,关上了门。

  好像严律即将离开这件事没有对林意乔造成丝毫影响,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时刻表精准地运行着,到了时间就洗澡睡觉。

  严律僵在原地。

  他预想过林意乔可能会有的各种反应——崩溃、哭泣、闹脾气。他为每一种可能都准备了应对方案。

  唯独没有这一种。

  严律喂了水母,从冰箱里拿了新的丰年虾卵放进孵化器里。

  如果说林意乔是小水母,那他已经不是被养在缸里的水母了,他是海里的水母,有一套稳定的生存系统,不需要严律也能正常运转。

  严律想起岛上那个早餐的全麦面包,也许自己对林意乔来说就像面包机,可以提供更好的口感,但是没有被面包机烤过的全麦面包也可以吃。

  隔天去上班的时候,林意乔还是一路上都牵着严律的手。

  到了公司,他发现研发部的气氛有些异样。

  同事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什么。林意乔从他们断断续续的对话里,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CEO”、“CTO”、“吵架”、“十三层整层楼都听到了”。

  林意乔这才知道,严律说的跟王浩“讨论这件事”是指激烈的争吵。

  通过听来的只言片语,林意乔拼凑出了事情的原委。

  在岛上时,严律和林纨说的“协同振荡”模型,是指李维恩教授提出的“神经-机械实时协同振荡”理论。严律从本科开始就跟着李维恩研究这个模型,一直到研究生毕业。李维恩和严律的目标是把这个模型落地商业化,所以才成立了CereNet。

  公司成立之初,这个理论还不够成熟,为了快速拿到投资并验证商业模式,李维恩和严律决定暂时不使用“协同振荡”模型,而采用王浩主导的,业界更成熟的“线性响应”模型。这个选择让公司成功推出了原型机,并凭借出色的工程表现,在18个月内拿到了五千万美元A轮融资。

  可是目前,他们的力反馈精准度卡在97.6%无法再有突破,严律认为现有技术已到极限,决定重启他们最初的构想,彻底放弃“线性响应”模型。

  而这个决定全盘否定了王浩的心血,所以王浩找严律大吵了一架。

  林意乔从来没有见过严律和别人吵架,有点好奇严律跟别人吵架是什么样子的。是像徐子惠那样冷静从容,还是像林奕妙那样歇斯底里。

  应该是前者,林意乔想,严律永远都游刃有余,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困扰他,他总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研发部里也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支持王浩的,一种是支持严律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同事们还在讨论这件事。

  宋鑫说:“如果真的要改成协同振荡模型,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推翻重来。”

  “但是我们在瓶颈上已经卡了两个月了,再优化也是屎上雕花,”温维说,“我们本来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现在对家的精准度都提高到98.8%了,我们可就危险了。”

  “可是,”宋鑫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王总的路线是我们公司走到今天的基础,不可能完全把他的技术抛弃了吧?是个人也难以接受啊!”

  温维夹菜:“但是也不可能永远不进步啊。”

  宋鑫凑近林意乔,“林意乔,你跟严总关系好,肯定知道内部消息吧?快给我们说说,他们俩真的闹崩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二师叔 甜宠 久别重逢 he 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