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中国人的底线(42)

2025-10-10 评论

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更应该知道不应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其实做也做不到什么。比如说话,说话很重要,传播思想,确定方向,分配资源,行使权力,多要通过说话进行。但也有另外一面,就是说了许多话用处不大,说了许多狠话不过是打个水漂儿。说到说话,我们曾经是非常重视说话的,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够可以的了。以歌颂斯大林著称的苏联作家巴甫连柯写过一篇短篇小说,题目就叫“话的力量”。很难找到与“文革”相比的说话高潮。“文革”干脆是一个话语狂欢节,什么好话、忠话、高谈阔论、豪言壮语都说尽了、说穿了、说透了底了,什么批判的话臭、人的话、咒骂的话、吓死人的话也都说尽了。姚文元就是说后一种话的能手,而林彪比较会说头一种话。曾几何时,姚乎林乎“文革”语言乎已经成了笑柄啦。这就是说,认识到话的重要力量还不够,还要认识到话的有时不必多说,说也白说,或者压根就不应该说。例如近二十余年的不争论方针,这就是洞晓了话的无力、话的坏事的那一面而得出的经验总结。琢磨琢磨不争论的原则吧,这不仅对国家政治而且对个人做人都有极大的意义。邓小平同志自称“不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这可不是一句随便的话,这是中国文化更是总结近百年中国近代史、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结晶之语。

口是厉害的,俗话说众口铄金,然而那说的是众口,一只口就未必有那么大力量。一只口这样说,另几只口很可能是另一样说。众口也得看是真众口还是起哄或被迫的众口。例如“文革”当中,众口齐声打倒刘少奇,众口一声誓死保卫这个、誓死保卫那个,收效如何呢?只有真正代表民心的众口才有铄金的力量。再说,众口铄金,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并非全部,另一面则是真金不怕火炼,是淘尽黄沙才是金。另一面还有众口的随风倒,还有所谓“沉默的大多数”。需知世上除了“叱咤则风云变色”以外,也还有“喑呜则山岳崩颓”。

不论处于什么情况下,下列美德是值得赞美的:

第一,清醒。能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可能,各种不同的道理的产生的依据,共存的现状,与相反相成、互悖互补的关系。保持适度的超脱,保持一点观察的距离,保持非情绪化与非个人利害化的客观与全面,这些都有助于保持清醒。拒绝造势,拒绝连蒙带唬带恐吓,拒绝用人多势众代替思考和检验。

第二,思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线路反复思考一个又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从结论来推前提,也可以从前提推算后果。可以逆向旁向论证,即为了论证必须如何,先论证如果不如何而成为另一种如何将会怎样。可以考虑一万,即正常情况下的必然性可预见性,也可以斟酌万一,即不可预见性与破例的可能,极小的可能,变异的可能,偶然的可能。为了闹清A是不是等于B,可以先弄清A与B各自与CDEFG直到X的关系,再研究CDE与VWX的关系。也可以先考察绝对不等于A的Z与B的比较。顺着,倒着,逆着,增加着,减少着,变动着,都是你思量的方法。

第三,达观或者豁达。情感状态与人生态度息息相关,而这又是有传染性的。一张快乐善良的面孔会唤醒与换来无数旁人的快乐与善良,而一双恶狠狠的狼眼,必然会引起警惕与躲避。无理搅三分的不吃亏,可能由于旁人的避让而动辄“取胜”——自以为得计,但最终他或她失去的仍然比得到的多,他或她引起的只能是厌恶与轻蔑。而这样的人才是最可爱的:

(1)不愉快的没有意义的事,尽快忘记。

(2)小小不言的挫折不存盘。

(3)从一切挫折中学乖,长出息。

(4)随时看到希望,看到新的可能性。

(5)相信自己有许多友人,如果今天确实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6)相信对立面中的人也会转化,如果今天还死缠着你,明天就会有点变化。

(7)相信时间,时间对善良有利,对智慧和光明有利,对阴谋不利,对狭隘不利。

(8)把握住自己,任凭风浪起,稳坐不需要船。

(9)相信什么难题都有解开的那一天,今天你无法办的事明天就会有办法,宇宙有办法,光阴有办法,历史有办法。你的天大的危难对于历史来说,连小菜一碟都谈不上。

(10)相信事物多半有不止一种解决的办法,相信选择的可能性,变通的可能性,也有时是不了了之的可能性,进入自由王国而不是必然的王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