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眼种树盼发芽,造因本是为中华,
一支笔杆千斤重,不做军阀做“学阀”。
十
大笔蓝天抹彩霞,右臂写得有点麻,
年轻“努力向上跑”,年老仍然向前爬。
十一
当年提倡写白话,四十年来不变卦,
真理自古要辩驳,哪能缩头怕挨骂?
十二
种豆既然可得豆,种瓜必定要收瓜,
书生报国心难死,特地有意来栽花。
十三
腐儒不做做鸿儒,野草茫茫犹未除,
白首校书兼论政,当年心血今在无?
十四
千篇文字百卷书,又领“风骚”又高呼,
“福不唐捐”功须记,圣人自古不空出!
十五
沧海最爱是自由,明珠不肯做暗投,
“公自平生怀直气”(王阳明诗),“七十老翁何所求”?
十六
不知老来不知愁,垂柳三尺不嫌柔,
西风虽笑长条弱,几番风雨鞭高楼。
十七
堂堂西土大博士,兴高采烈过生日,
有书上卷待续成,心懒不想办杂志。
十八
书房南面拥百城,“无智”“无为”又“无能”,
高鸣何须求“灵鸟”?忍看老友渐凋零!
十九
书桌上面乱糟糟,写起文章费推敲,
七十自述该交卷,寿头寿脑把供招!
二十
院长人老心不老,碧落黄泉到处找,
博士头衔满天下,海外归来做瑰宝。
二十一
爱乌兴来做诗篇,呢喃献媚心不甘,
浮云遮眼何足畏?不可救药是乐观。
二十二
挪威文豪有名言:“现在好像翻了船”。
世乱浮海遭飘荡,生还可遂不偶然。
二十三
女人本来就是蛇,家中专门怕老婆,
博学兼攻“惧内史”,余暇收集火柴盒。
二十四
不谈政治手又痒,宦海独来又独往,
苦口婆心君莫笑,只做“调人”不组党。
二十五
近年息影在南港,隐士不当当院长,
长期计划大会议,救国要从百年想。
二十六
先生老去如古木,祖国秋深可长住,
西方有孙手常拍,隔海莫想胡思杜。
二十七
笑口常开不发怒,认真每做周郎顾,
洋烟一包大量抽,埋头狂校水经注。
二十八
烟尘弥漫千重雾,辛苦或失“楼前树”,
达者无为无不为,且为后世铺长路。
二十九
“大厦将倾要梁栋”,先生一木岂能支?
过河领先做“卒子”,又开风气又为师。
三十
大寿大来“胡适之”!(因你旅行避寿,故做pun来用。)大鱼大肉大口吃!
大喝大讲睡大觉!睡醒读我打油诗!李敖1960年12月
李敖致胡适信
胡先生:
我给姚先生做“研究讲座教授”的助理,已经八个月了。
八个月中,我领到两期的薪水(2月到4月、5月到7月),每期三千元,都是在中间那一个月(3月、6月)发的,这种发薪的制度是与原来合约中的要求配合不起来的。合约中要求我们这些做“专任”助理的人不许兼差,可是每次都在中间那一个月发薪水,教我们怎么活法?难道每人每一期还得有一千四五百元的周转金不成?
这一期更妙了,8月开始,8月、9月、10月三个月的钱到今天10月6号还不发,这种办事的效率,我想先生是不愿它在自己主持的机构里发生的。
我们做助理的人与研究讲座教授和领甲乙种补助的先生们不同,他们有教授、讲师的本薪,补助的钱对他们是“安定费”,是本薪以外的“补”与“助”。可是我们“助理级”的就不同了,早几天或晚几天发薪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能跟他们比的,每月唯一的一千元,是我们的本薪,它迟迟不发,对“专任”两个字是一种讽刺,并且使我不好意思再向姚先生借钱,使我三条裤子进了当铺,最后还不得不向您唠叨诉苦。这是制度的漏洞还是人谋的不臧我不清楚,说句自私话,我只不过是不希望“三无主义”在我头顶上发生而已。
我何尝不知道我不该拿这些鸡毛蒜皮事来烦先生,可是天凉了,我要赎裤子呀!
我高价搜到一本《短篇小说第二集》,您如没有,我可以赠送,不要钱。李敖1961年10月6日
胡适回李敖信
李敖先生:
自从收到你7月4日的长信和那一大盒卡片之后,我总想写信请你来南港玩玩,看看我的一些稿件。从吾先生说:“等他考过研究所再找他吧。”后来我见报上你考取了研究所的消息,那时我又忙起来了,至今还没有约你来玩。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