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看韩国学生翻译中国白话小说,把色情描写处皆误译为风景描写,不亦快哉!
80.韩国与中国时差一小时。等于去韩国少过一小时,回中国多过一小时,体会如此时间“顺差”,不亦快哉!
81.在韩国各处指点中文错别字,不亦快哉!
82.韩国商贩以为我是菲律宾人,故意刁难。告诉他我是中国人后,慌忙道歉,观其窘态,不亦快哉!
83.韩国海关,翻箱倒包,刁难中国人。以韩语告知我乃梨花女大教授,立刻笑容可掬,乃昂然而过,不亦快哉!
84.韩国男人多不负责为家庭购物。白日逛巨型商场,只有我一个男人,引起全场奇怪注目,不亦快哉!
85.到商场欲买饼干,恰遇一韩国少妇购物,拉我做模特,为其丈夫试衣,事后送我一袋饼干,不亦快哉!
86.入豪华酒楼,侍者递上菜单。乃傲然问曰:“你们这儿有二尺长的大龙虾吗?”侍者答曰:“没有”。于是鼻息长出,做恨铁不成钢科,缓缓曰:“哼,连二尺长的大龙虾都没有,那算了,就来一盘土豆丝吧。”侍者满面困惑而去,不亦快哉!
87.韩国饮食清汤寡水,加之出门多走山路,等于身处减肥天国,不满百日即掉肉10斤,自觉身轻如狼,不亦快哉!
88.身居女子大学,满目梨花,数十日后便对性别感觉迟钝,不用修行而自然达到“无色”境界,不亦快哉!
89.远离老婆,想啥时吃饭便啥时吃,想啥时睡觉便啥时睡,不亦快哉!
90.在电视上看韩国艺人演唱唐诗宋词,不亦快哉!
91.参加韩国旅游团,团中只我一个“老外”,借语言不通而不买导游一路推荐之各种商品,不亦快哉!
92.独立海边高崖,四野无人,波涛茫茫,忽然悲从中来,乃嚎啕大哭一场,不亦快哉!
93.学生要求提前下课,以捶背一百下为贿赂,不亦快哉!
94.韩国图书馆宽敞明净而读者寥寥无几,尤其大片中文书籍任我一人享用,乃独霸大厅狂嚼痛饮,仿佛老虎闯人羊羔幼儿园,不亦快哉!
95.看韩国华侨小学国文教材,见课文中每每有“先总统蒋公教导我们说”,不亦快哉!
96.在韩国参观世界最大基督教堂,见那著名牧师布道后,命数千教徒站起,为众人发功治病,令我哭笑不得,不亦快哉!
97.在公园观看韩国象棋,发现他们的象不是走“田”而是走“用”,不亦快哉!
98.与韩国人一起大骂中国之沙尘暴,不亦快哉!
99.看我儿阿蛮与众多驻韩美军合影,不亦快哉!
100.穿越整个西海,坐船回国,浪漫潇洒一昼夜,不亦快哉!
在金庸的小说中,有郭靖这样的为国为民的充满儒墨精神的“侠之大者”,有杨过、令狐冲这样的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带有道家气质的逍遥之侠,有黄药师这样的魏晋名士风度的“邪侠”,有洪七公这样的疾恶如仇、刚健豪迈的正侠,有石破天这样的无名无我,蕴涵着怫家机理的最本色的侠,有萧峰这样的经历了人生种种惨痛屈辱绝望,但仍然直面现实热爱生活,最终为民族和平慷慨捐躯的包含了最丰富的文化含义的“超侠”,还有韦小宝这样的贪生怕死我,见风使舵,专靠溜须拍马而飞黄腾达的“反侠”……
金庸小说,热。
50年代一出世,就热。
60、70年代,热得四海翻腾云水怒,东南亚人民风雷激。
80年代,又随改革开放的春风,热遍九州十八省,其畅销和传播的速度,真可谓:“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90年代,不但热浪未减,而且在华人世界中愈来愈牢固地树立了其当代文学经典的形象。直到世纪末的1999年,先是全国十几家卫星电视台同时播放《天龙八部》——尽管这部片子改编得如同其他港台片一样粗俗低劣,但依靠原著的精彩故事,仍然获得了居高不下的收视率。随后金庸本人又被浙江大学聘任为文学院院长,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从时间上看,金庸小说已经热了将近半个世纪,而且势头不衰,下一世纪仍是妇孺皆知的优秀经典无疑。从空间上看,有华人之处,便有金庸小说,其跨越地域之广,不但超过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柳永,甚至超过了大英帝国的心肝宝贝莎士比亚和《国际歌》。从读者的层次来看,有邓小平、江泽民、蒋经国这样的政治家,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王选这样的科学家,有中国《红楼梦》学会的会长冯其庸和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的会长严家炎这样的学术权威,有王蒙、李陀、宗璞等作家,有刘再复、钱理群、陈墨等批评家,有刚刚能阅读长篇小说的小学生,有看门的老头,开电梯的小姐,公司的“白领”,黑社会的兄弟……工农兵学商,党政民青妇,没有一个领域一个行业没有金庸的读者。金庸小说不是畅销于一时一地,而是长销于各时各地。金庸小说的印数是以“亿”作为计量单位的。从文化商品的角度看,不但金庸本人成为稿酬最丰厚的华人作家,无数金庸小说的出版者、盗版者、改编者都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可以说,金庸小说已成为中国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它对这个共和国所产生的影响,用严家炎先生的话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