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的确是深深爱上了杨过,但她首先祈祷的是让杨过与小龙女平安相见,祈祷的是让杨过欢喜,让杨过幸福。而她自己,知道终生无望相伴杨过,便到处漂泊,排遣情思,最后出家为尼,开创了峨嵋派。
杨过啊杨过,你真不该送给郭襄那三件生日礼物,害得她一生孤苦,情花无果。
有时,应该伤一伤姑娘的心,为了她的幸福。
三十九、深恨本是爱
我为什么老是这般没来由地恨他?只因为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
评析:
杨过大仁大义,以德报怨,几次救了郭芙性命,最后还救了郭芙的丈夫耶律齐于万马军中,终于感动了一向傲慢刁蛮的郭芙,她不但悟到往日之非,而且一霎时明白了自己对杨过的“恨”实则正是“恨”的反面。
事物就是这样,有时偏偏以相反的面目出现,大笑往往是悲,大拙往往是巧,深恨则往往是爱。
郭芙从小倍受宠爱,从不把别人当回事,武氏兄弟一直拼命地讨她欢喜,只有杨过却从不买她的好。于是,需要杨过待她好,便成了她最大的心病,最大的欲求。但这一欲求是她所得不到的,在杨过的眼中,她一点也不可爱,她没有值得杨过爱恋的东西。郭芙斩下杨过一条臂膀,实际是她郁积情愫的变态发泄。她就是把杨过斩成肉酱,也难解心头之恨,也即是心头之爱。杨过的存在,意味着她是个天生的失恋者,杨过的存在,证明着她的低值,证明着她不是想要什么便有什么。这个情结解不开,她将一辈子喜怒无常,没来由地烦躁气恼下去。
杨过的大仁大义,终于使郭芙在命运面前低下了头。一个人不可能要什么有什么,尤其是一个本事平平的人。横行刁蛮要来的东西,往往不是本来想要的。
还有,你最爱的那个人,你是不是也有几分“恨”他?
四十、独乐不乐
我若不能跟你在一起,一生一世也不会快活。——《神雕侠侣》第六回
评析:
什么是“快活”?
快活就是活得痛快,活得快乐。
离开了其他人,一个人能够单独“快乐”吗?
孟子问齐宣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齐宣王答道:“不若与人。”
连齐宣王这个太笨蛋都知道与别人在一起比自己一个人要快乐。
快乐,离不开他人。特别是,当你将一个人看得比自己还要重要,那么,一旦失去了这个人,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最大的人生价值,哪里还会有快乐呢?
所以,当小龙女让杨过逃往外面的世界,自己决心死在古墓中时,杨过坚决表示若不跟小龙女在一起,一生一世也不会快活。
外面的世界,繁华,精彩。但是,不能与心爱之人一同欣赏,一同享受,那不是越看越伤心吗?
杨过是爱恋花花世界的。但他更爱待他情真意笃的小龙女。如果到了需要他抉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所以,后来他想到小龙女已经不在人世时,毅然跃入了深谷,跃向了另一个世界。
四十一、为谁而死
天下就只你待我好,我怎么不肯为你死?——《神雕侠侣》第七回
评析:
有许多人,经过人生的磨炼,能够达到不怕死的境界。
但不怕死是一回事,为什么而死则是另外一回事。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
为了知己者,都可以去死,那么,为了爱己者呢?
有时,知己者并不是爱己者,知己者用一番“知遇之恩”换取的正是那个“死”。如燕太子丹对于荆轲。
杨过是金庸最为推崇的“侠士”之一,从小到大,受尽了欺辱、误解、冷落、压迫。只有小龙女,这个社会生活之外的少女,给了他真诚的温暖和深深的情爱,也就是给了他最高的人生评价,不为这样的人死,还为什么而死呢?
严格地说,小龙女并不太“了解”杨过,所以他们的爱经历了许多波折。小龙女是从杨过的“爱己者”进而也成为“知己者”的,而杨过则是从小龙女的“知己者”发展到“爱己者”。既爱且知,他们就都能为对方而死。
能够有一个人值得为之而死,了不起。
四十二、作恶只为求真心
我们做女子的,一生最有福气之事,乃是有一个真心的郎君。——《神雕侠侣》第十回
评析:
这是李莫愁的爱情观、妇女观、人生观。
赤练仙子李莫愁,是江湖上恶名昭著的大魔头,说话从来姿态高傲,不做一句软语。但此刻面临被终生关闭在古墓中的危险关头,为了打动师妹小龙女的求生欲念,以便找出生路,不禁说出了这句肺腑之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