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狼群(第二部)(26)

2025-10-10 评论

旱獭是要冬眠的,高原酷寒,通常要四月中旬才能看到獭子们陆续出洞。前两天我在雪地上发现旱獭爪印,还笑说獭子出来梦游了呢。

“白天的气温超过十二三度,獭子就该醒了,四月份也差不多可以交配了,看这牙,是个大公獭子。呵呵,早起的獭子被狼吃,能搞定这么大的旱獭,这狼个头不小。”

“所以你也不能怪我分不清是狼是马了。”亦风终于为自己的眼拙找到了借口。

我们曾经看到过一匹特别大的野狼穿过牦牛群和马群,那狼路过几匹马身边的时候,对照一看,他与中等个头的马差不多大。更有牧民对我们形容他们看见过的狼王“有牦牛那么大”,这肯定有点夸张了,不过若尔盖草原的野狼骨架子大却是真的,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狼。

“你觉得那是格林吗?”我问亦风,“格林如果看见我们回到小屋,应该很激动地跑回来才对啊!”

“是不是倒也说不准,假如是格林,他可能也在分辨和观察,毕竟小屋也住过其他人,而且我俩的衣服都跟两年前不一样,况且我们也没喊他。不过即便那狼影儿不是格林,也是这领地的狼成员,捎个信儿回去,没准儿格林就知道了。”

我怦然心动:“那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投食!我刚去泽仁那儿,他有只羊冻死了,咱把死羊弄来扔在狼山脚下,这大雪天缺吃少喝的还怕引不来狼吗?只要有狼来,咱们装个隐蔽摄像机啪啪啪一拍,有没有格林,一看就知道了。”

“行,就这么办!”

马肚子越豁越开,黑色的鸟影铺天盖地压了上去,犹如死神降临,马尸被盖了个严严实实。鹫群聚成庞然大物,数百张两米多长的翅膀刮起风暴,腥风滚滚。

我们把死羊拖到狼山下,离小屋大约百余米的地方,在小屋窗口可以观测到。我们找来牧民遗落的用来临时拴马的两根短木头桩子,钉在死羊一左一右三米外的地上,把两台隐蔽摄像机分别固定在木桩上对着羊尸。这摄像机有红外线感应器和夜拍功能,只要镜头前出现活动的东西,摄像机就会自动启动拍摄,哪怕在夜里也能拍到清晰的动物影像。

第一天,死羊周围没有任何动静。第二天、第三天,我们死守在小屋窗前观望,还是一无所获。每当中午,太阳直射,羊尸的肚子就慢慢发酵鼓胀,胀得羊腿都支棱起来了。日落,温度降低,羊肚子又慢慢瘪下去。到了第四天下午,羊尸已有隐隐的腐臭味道飘过来。第五天清晨,我突然发现死羊的体位有所变化,似乎被什么东西拖动过。

我让亦风调出夜晚的摄像监控来看。夜视镜头中,凌晨两点多,一只狐狸从羊尸边惊跳起来,边看摄像头边紧张地逃跑了,但是看情形狐狸并没有下口。我们继续往后看。到凌晨五点多,一只大黑狗来了,把羊尸拖了一圈,还在羊肚子上啃了一个洞,大黑狗抬头望着小屋方向,估计那时听到了炉旺的叫声,大黑狗低头叼了一小段羊肠就匆忙离开了。

守到第五天中午,我望了一下四周,对面山梁上停着十来只秃鹫,个个伸长了脖子望羊。这些秃鹫已经观望好几天了,死羊离人家太近,他们不敢下来。横竖这会儿羊也腐臭了,不如挪远一点让秃鹫们吃吧。我和亦风忍着尸臭,又把死羊拖到了离小屋三百多米远的地方。回到小屋继续监控。

不一会儿,秃鹫们陆续空降到羊尸边,就着狗啃的肉洞把脑袋钻进羊肚子里撕内脏吃。

秃鹫,外号“座山雕”,是草原上的职业殡葬工。他们是大型食肉猛禽,最大的秃鹫估摸着不下四十斤重,个头超过一米,翼展接近三米,灰褐色的大飞羽“斗篷”配上颈肩部醒目的“毛领”,颇有山大王的派头。秃鹫还总喜欢驼背耸肩,把头埋缩到胸口虎视眈眈地看对手。秃鹫的脖子如同人的手臂般粗长,他不仅头上没毛,连脖子也是光溜溜的,只有一层薄薄的细绒毛。这光头秃脑的模样虽然丑了点,不过丑得有道理。他们的脑袋是用来探囊取肉的,正如实在人干活儿时会把袖子撸到胳膊根儿,老天爷索性把秃鹫的头颈毛也一股脑撸到了脖子根儿,方便他们随时开工。秃鹫的喙前端是钝圆弯曲的,上喙带一个小小的倒钩与下喙相扣,这样的嘴方便掏钩肠肚却不适合攻击撕扯。因此,秃鹫通常吃腐肉而极少主动猎杀,他们喜欢跟着狼群捡拾死尸剩肉。

经验丰富的草原老牧民南卡阿爸曾经告诉过我:“秃鹫主要有三种盘旋方式,你只要观察那些秃鹫在空中盘聚成的形状就能知道下面狼群打围的情况。狼群准备打围的时候,秃鹫群会在整个草场上呈‘飞碟状’低空盘旋,那是他们还把不准狼群到底干倒哪头牦牛,他们想占据有利位置,又不愿意飞得太高而引来更多的秃鹫抢食,所以压低了飞行高度。有的秃鹫还会自觉地飞到附近山头安静地等着,不打扰狼群捕猎。一旦狼群猎杀成功,秃鹫便群起升空,呈高耸的‘树状’盘旋,‘树根’底下就是猎物。秃鹫群直指着猎物盘旋,这种阵势一方面利于俯冲骚扰狼群进食,另一方面,这种显眼的目标会向牧民暴露狼群的猎杀现场,让人来驱赶狼,等人和狼都走了,猎物就是秃鹫的了。如果秃鹫呈不规则状盘旋,落在山梁上晒翅膀,那这顿饭就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别看秃鹫脑袋小,灵光着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微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