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戏剧学(58)

2025-10-10 评论

一、对喜剧理论的扩展

作为英国风俗喜剧的奠基人,本·琼生对喜剧有不少独特的论述。他说,喜剧与悲剧一样,要给人以教益,所以“喜剧不能总是企图使人发笑,而应使人愉快”。但是,笑也不可忽视,喜剧要研究使人发笑的技巧,“要滑稽荒谬才可笑,要不近情理才可笑”。

对于笑的对象,他同意锡德尼所说的,不是罪行,而是恶习。他认为,喜剧本来就不应表现大的不平常的事件,无论是赫赫功勋还是滔天罪行,都不适宜,而应该表现日常生活,表现普普通通地说话和行动着的人们,从中物色嘲笑对象,挖掘喜剧因素。

正是这种思想,使他成了英国戏剧描写日常生活的首创者。在这一点上,他与莎士比亚是有明显分歧的,莎士比亚会去改写已有的传统故事,他不会,也不屑。莎士比亚在描写生活的同时也描写幻想世界,他只在乎再现现实日常生活。因此,在创作方法上,莎士比亚比他广阔;在反映的生活面上,他比莎士比亚广阔。

莎士比亚以一个诗人的才情在历史和现实的土壤里寻找诗情,因此大多数剧本都诗意深厚,本·琼生则始终关注着日常生活共魂魄,因此更多散文气息。当然,要让他全面地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他只是赫赫名山旁侧的一柱小峰。

二、“气质”论

本·琼生有两出题名非常接近的喜剧:Every Man in his Humour和Every Man out of his Humour,中文一般译成《个性互异》和《人各有癖》,很不容易把同一个英文词Humour译成同一个中文词。这个英文词在单独出现的情况下可以译成“气质”,是本·琼生心目中刻画戏剧人物的钥匙所在。

在欧洲中世纪哲学中有一种说法,人体内蕴藏着一种生命的“流质”,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组合秩序。这种组合常常是不平衡、有偏向的,这就决定了各种人物的心理性格,如狡黠、贪婪、嫉妒等等。它们是如此稳定,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罢了。这就是所谓“气质”。

本·琼生把这种理论搬移到创作之上,认为戏剧人物的刻画,就在于把他们的主导气质表现出来。他的全部创作,都是这种理论的实验,每个人物的性格都被写得明确而又固定。

不仅如此,他给人物所取的名字也是可以巩固这种“主导气质”的印象,例如“狐狸”、“苍蝇”、“兀鹰”、“老鸦”等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每个人物都清晰易辨,但缺点更加明显。至少有三点:第一,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容易流于简单化;第二,当这些人物组合在一起,势必分成正、反两大阵营,进一步造成了概念化;第三,所有的人物性格必然是静止刻板的,因为谁也不可以背逆早就预定分派的“主导气质”。

本·琼生以“主导气质”塑造人物的理论,和他摹仿日常生活的创作实践有明显的矛盾,因而形成了模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二元论。本·琼生两者并用,但主要是以后者的力量提挈了他的创作。由此可见,许多创作者自己所谈的“理论”,未必是他成功的秘诀之所在。

三、开创莎士比亚评论

本·琼生虽然与莎士比亚有不少分歧,常常争论,但是当大批没有文化学识的市民都已经热烈喜爱莎士比亚的时候,他也正直地承认了莎士比亚的成就。

一六二三年,莎士比亚的两位演员朋友约翰·赫明奇和亨利·康戴尔搜集遗著,编印出了第一个莎士比亚戏剧集。本·琼生为这本戏剧集写了一个题词,这是今存最重要的同代人评论莎士比亚的文字。

题词只是一首颂诗,但是却可看作日后全世界延绵不绝的莎士比亚评论的一个开端。莎士比亚评论后来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在戏剧学殿堂中单独围院辟室,自成格局。本·琼生幸运地站在这门学问的前列。各国出版《莎士比亚评论集》,总是无一例外地把他的题词置之卷首。因此,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他在戏剧学上最重要的贡献乃是对莎士比亚评论的开创。

在本·琼生同时,也有人真诚地赞美莎士比亚,但只是把他放在与乔叟、斯宾塞和另一个当时有些名气的戏剧家博蒙特平列的地位,认为那样已经够高了。例如一个叫巴斯的人在《挽莎士比亚》的诗作中写道:“著名的斯宾塞,你靠博学的乔叟躺过去一点,稀有的博蒙特,你靠斯宾塞躺过去一点,给莎士比亚在你们三重的陵墓里腾出个铺位。”本·琼生觉得把莎士比亚安置在他们三人中间并不合适,并不应称,于是他写道:“我的莎士比亚,起来吧;我不想安置你在乔叟、斯宾塞身边,博蒙特也不必躺开一点,给你腾出个铺位:你是不需要陵墓的一个纪念碑。”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