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过了春节,天气渐渐转暖。姚宓乘星期天,想把小书房的书整理一下。她进门一看,吃了一惊。里面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满地的纸箱都已出空,叠扁了放在角落里。书都排列在书橱里。原先架上乱七八糟的书也掸干净了放得整整齐齐。门后挂着一把掸子,一块干布,一块湿布。临窗那张小书架前面添了一只小圆凳,原是客堂里的。是"他"干的事吧?打开抽屉,里面已垫上干净纸,几支断了头的铅笔都削尖了,半本拍纸簿还留在抽屉里,纸上却没有一个字。她难道指望"他"留一两句话吗?她呆了一下,出来问妈妈:"谁到我的书房里去过了!"
姚太太说:"彦成要求去看看书。他不怕冷,常去。我让他去的。他没弄乱你的书吧?"
姚宓装作不介意,笑说:"我发现多了一只小圆凳。"她没敢说许先生为她整理了书,故意等过了两天才把纸箱交沈妈搬走,好像书是她自己整理的。
她看着整洁的书房,心上波动了一下,不过随即平静下来。因为她曾得到一点妙悟。她发现自己烦恼,并不是为自己,只为感到"他"在为她烦恼,"他"对她的冷淡只是因为遮掩对她的关切。这不是主观臆想吗?据她渐次推断,许彦成对她的冷淡很自然,并非假装。他的眼神不复射过来探索她的眼神。也许他看明了她的"误解",存心在纠正她。可是,他为什么又悄悄地为她整理书房呢?也许是为了自己方便,也许是对她的一种抚慰,不然,为什么不留下一两句话呢?她本想在纸上写个"谢谢"表示知感,可是她抑制了自己。她不需要抚慰。
自从小书房里的纸箱搬走以后,许彦成常拣出姚宓该读的书放在小书桌上,有时夹上几个小纸条,注明哪几处当细读。他是个严格的导师。姚宓一纳头钻入书里,免得字面上的影子时常打扰她。
大学放暑假的时候,研究社各组做了一个年终小结。傅今在全社小结会上表扬了各组的先进分子。姚宓因为超额完成计划,受到了表扬。
姚太太问女儿:"姜敏回来了吗?她该吃醋了。"
姚宓说:"也表扬她了,因为她学习俄语的成绩很好。她回来了,只是还没有回到小组里来。"第八章
..
夏天过了。绿荫深处的蝉声,已从悠长的"知了""知了"变为清脆而短促的另一种蝉声,和干爽的秋气相适应。许彦成家的老太太带着小丽在北京过完暑假,祖孙俩已返回天津。彦成夫妇松了一口气。正值凉爽的好秋天,他们夫妇擅自放假到香山去秋游并野餐。回家来丽琳累得躺在床上睡熟了。
照例这是彦成到姚家去听音乐的时候。可是他很想念姚宓。虽然他们除了星期日每天能见面,却没有机会再像以前同在藏书室里那样亲切自在。丽琳总在监视着,他不敢放松警惕,不敢随便说话。姚宓又从不肯在上班的时候回家。她只是防人家说她家开音乐会吗?这会儿乘丽琳睡熟,他想到办公室去看看姚宓,他觉得有不知多少话要跟她说呢。
办公室里只姚宓一人。彦成跑去张望一下,只见她独在窗前站着。他悄悄进屋,姚宓已闻声回过头来。
"阿宓!"彦成听惯姚太太的"阿宓",冒冒失失地也这么叫了一声。
姚宓并不生气,满面欢笑地说:"许先生,你怎么来了?"
这就等于说:"你怎么一个人来了?"她从心上扫开的只是个影子,这时袭来的却是个真人。
"我们今天去游了香山。"他看见姚宓小孩儿似的羡慕,立即后悔了,忙说:"我现在到你家去,你一会儿也回去,好不好?破例一次。"
姚宓只摇摇头,不言语。然后她若有所思地说:
"香山还是那样吧?"说完自己笑了。"当然还是那样——你们上了鬼见愁吗?"
彦成叹气说:"没有。我要上去,她走不动了,坐下了。"
姚宓说:"我们也是那样——我指五六年前——我要上去,他却上不去了,心跳了。我呀,我能一口气冲上一个山头,面不红、心不跳、气不喘!鬼见愁!鬼才愁呢!"
她一脸妩媚的孩子气,使彦成一下子减了十多岁年纪。
他笑说:"你吹牛!"
"真的!不信,你——"她忙咽住不说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