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地一下,人们把碗僵在了半空。
“真的?”
“坟地都看过了。”
“你篮里挎的啥?”
“草药。鲜生根,生地根,还有炙黄芪草。是我哥专门为他配的新药方。炙黄芪草气血双补,我跑十几里路才挖到,那死鬼对我不仁,一辈子心里都装着蓝四十,可我们杜家不能对他不义。我哥为配这药方一夜没合眼,把《黄帝内经》都翻烂了页。他快死了,他想活过四十,叫我到河头壑里挖炙黄芪草给他补气补血,我没有二话就去挖了,来回几十里,跑得我腿都断了。”
司马蓝的女人竹翠这样流水样表白着从村头走进了村间。人们就开始停着吃饭,说司马蓝活了三十九岁,辉辉煌煌一生,死了也就死了,倒也没啥憾事。这样说着,她就在议论声中走进一条胡同。胡同里昭示着这个年月人世繁华的新砖新瓦的硫磺气息,河水样在村里流动不止。她爱闻人家新房的硫磺味。硫磺的味道使她想到她的男人司马蓝一辈子又长寿又结实,却没能像别的男人一样给她盖三间瓦屋,这最能勾起她对他的满腔仇怨。多少年来,一当仇怨在她胸中汹涌而起,她就感到身上有无尽的气力,一种发泄的惬意和急迫便会如夏天的风样吹遍她的全身。前面又有三间青砖瓦房朝她迅速迎来,从砖窑带来的黄褐的气味将熟的玉米、谷子一样朝她袭着,长长地吸了一下鼻子,像吸进了一条黄绸布条,一种不吐不快的堵塞和舒展便梗在喉咙哩。她想,男人终要死了,终于将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她也终将从一团树荫里走将出来,从一捆绳索中挣扎出来。前边娘家的杜姓和同族的司马姓,一窝蜂在十字路口的碾盘上坐着吃饭,说话声,吃喝声涛涛浪浪。她到人们面前淡下脚步,脸上浮着含了半笑的哀伤说:“知道吧,我男人喉咙疼了。”
人们怔着,脸上都僵下一片苍茫的白色。
“怕活不了几天啦,坟地都看了,该准备棺材了。”
她说你们都知道,他对我不仁哩,对我一辈子都没有比对蓝四十那个破鞋好。可我不能对他不义呀,他叫我去挖炙黄芪草,我一早起床跑了几十里的路。她把竹篮换了个胳膊,把篮里的草药展览出来,说他活了三十九,高寿了,可他还想活四十五十呢。说完这些,她又踏着人们惊白痴痴的目光,轻轻快快地朝前飘过去,脚步如顺水而下的两块竹板。她没有从十字路口往司马家胡同走,而是径直沿着蓝家胡同走过去。
有风从胡同口灌过来,初春的细丝馨香,明明亮亮在风中伸展着。蓝四十家的一群鸡,在那儿围着吃饭的四十等食儿,温甜的咕咕声把半条胡同春潮滋润地弥漫了。竹翠踢着那温暖的咕咕叫声走过去,看见了蓝四十,她脸上立马呈出半紫半红的兴奋来,好像将死的果真不是她的丈夫司马蓝,而是蓝四十家的血肉骨亲哩。她把目光掴打到蓝四十的脸上和身上,急脚快步地走上前,哐一声在她面前立下来,脱口说声喂,待蓝四十猛地抬起头,又不急不慌道:“司马蓝快死了,喉疼哩,坟地都看了,该准备棺材了。”这样说着,如在说一只鸡娃猪娃生病了,染上瘟疫了,活不了几天啦,脸上的冰凉平淡,仿佛一块水湿的布。蓝四十正坐在自家门前一段做劈柴的榆树根上吃着饭,一碗捞面,青菜黄蛋在那些丝丝连连的面条间星星点点,麻油的气息绣花线样在半空五颜六色地缠绕着。迎面的日光照在她宽敞的额门上,她似乎就是一尊在吃饭的乡菩萨,红毛衣莲花一样托着她的脸。可这一刻她脸上的亮光没有了,菩萨样的安详荡然无存了。缓缓地抬起头,她原来一脸的润红成了苍白色,碗在手里摇摇晃晃似乎要脱手掉下来。她盯着面前的杜竹翠,想说什么张张嘴,却没能说出来。
竹翠说:“你的相好喉疼了,三朝两日就要死了哩。一辈子我男人出力流汗你享受,今儿该你去替他挖炙黄芪草,可我一早起床挖到现在才回来。”
转眼之间,蓝四十精力竭尽了。仿佛不经意时,面前瘦黄坚韧的女人一棍打到了她头上。她把僵在半空的一碗面条倒在脚下的鸡群里,一言不发地回了家,把大门慢慢关上了。如熄了的一团火样她从竹翠面前消失了。杜竹翠盯着她关严的两扇门,拾起一块瓦片朝她家的院里扔过去,又朝面前的鸡群踢几脚,把鸡群踢得四散逃开,惊叫声落下一片,便心安理得从四十家门前绕道回家了。从那门前过去时,她没有忘记大嘴满嗓地唤一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阎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