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娱乐化的倾向也在客观上恶化了公募基金经理的生存环境。
媒体针对王亚伟的投资的质疑文章,有些并非出于炒作和吸引眼球的目的,只是客观反映市场中存在的疑问,希望能得到解答。在某些行业里,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喜欢到处发言,媒体可以报道得很热闹。但基金行业不同,在言论方面管理更严谨。尤其基金经理,职业特性要求他们少说多做。所以,即使有质疑,王亚伟也很少回应。
2.王亚伟的选股之术并不适合投资大众
但仅靠公开信息能屡屡踏得那么准?成功操作率竟然高达90%,简直有如神助。诸如ST昌河、岳阳兴长等重组涉及中外合资企业的股权变动以及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王亚伟都准时进场。
要知道,投资重组公司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不仅要从大股东的角度思考,还要兼顾到地方政府的态度,以及重组第三方的实力,要了解这些并非一日之功。如果是一家公司就算了,王亚伟总是一篮子一篮子地投,而且重仓的品种差异也很大。如恒生电子、吉林敖东、金牛能源、中材国际等,完全分属不同的行业。
当作者听到王“股神”这席话的时候,不是崇拜,而是迷糊,甚至觉得娱乐。合理的推测?最玄妙的地方就在这里。市场永远是客观的,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理性就会变得容易预测。靠主观臆断来投资已经是大错特错了,推测,那是错上加错,是天真的“感觉派”的做法。
不玩玄点,怎能叫做神仙?
王亚伟持有的中航精机和ST昌河这两个题材股在2010年三季度联袂暴涨,市场上随之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对其“选股神话”的吹捧。诸如“没有王亚伟的世界很寂寞”“王亚伟点石成金六新宠全线飘红”之类的论调充斥媒体。中航精机近半年的走势,如图3-2所示。
ST昌河近半年的走势,如图3-3所示。
图3-3ST昌河日K线图“难道没有王亚伟,股市就玩不转了吗?有些对王亚伟的吹捧实在太肉麻、太献媚、太无聊。”一家券商的基金研究员表示,王亚伟投资华泰证券亏损,而其在2009年底就开始重仓银行股也被市场走势证明是完全判断错误,成为圈内笑料。事实上,王亚伟在选股上有对有错,但单纯冠之以“选股神话”并不靠谱。股市当中日益蔓延的王亚伟“选股神话”危害甚大,这也许和王亚伟本人并无直接干系。但为什么偏偏要借王亚伟的名号来做文章呢?所谓的王亚伟“选股神话”是如何出笼的?王亚伟“选股神话”为何越来越有市场,令大批股民为之倾倒?其实,这已不是股市上的头一回“造神运动”了,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东方趋势的赵笑云和北京首放的汪建中,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大名对老股民来说并不陌生。遥想当年,这两个人在股市上绝对都是被神化了的,赵笑云“点石成金”以及汪建中炮制“红色星期一”曾受到无数股民的顶礼膜拜。历史总是无情的,几乎每一次“造神运动”最终难逃幻灭的命运。普罗大众往往到那时才醒悟过来,原来不过是造孽一场。
股市投资是一门学问,王亚伟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而且昨天和今天的成功,并不等于明天的成功,中小散户急功近利地照搬照抄是学不到其中的真谛的。投资大众如果不调整好日益浮躁的心态,难免有一天会掉进带着各色光环的陷阱。
1.投资是自己的事
投资的真经不是从书本上可以学到的,亦非每天一刻不停盯着盘面就能掌握,自己把心放慢才能看得更周全、更精深,投资过程是一个做“有心人”的过程。
做投资要形成一套能够体现自己风格的,适合自己运用的,比较成熟的投资方法和理念。投资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自己对市场本身的认识和把握上,而不是跟别人走,失去主见。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独立思考。
2008年5月,王亚伟所在的华夏基金不拘“抱团法则”,抛售基金重要领地钢铁股(主要是武钢股份、宝钢股份),致使两只股票短期大幅下跌。华夏此举,被坊间渲染为违反“行规”,但客观上,华夏靠迅速减仓,规避风险,成功躲过一波大的跌势。
华夏基金此次特立独行总算是成功了,但之前,王亚伟应该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因为他违反了基金行业“抱团取暖的潜规则”。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