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战争(190)

2025-10-10 评论

    孔宪政仰脸看天,突然一偏脑袋,问秦万竖,“咱们那批留洋的同学,有几个在野战军?”
    秦万竖说,“大都在师长师参谋长的位置上。”
    孔宪政说,“岑立昊是88师师长,王学慎是44师师长,谭有生是77师师长,杨国放是99师师长……你觉得谁最有可能?”
    秦万竖说,“估计都有可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
    孔宪政说,“恐怕最有可能的是老岑,这狗日的对数字化最痴迷,而且从手段上看,也像他的风格。老秦,你要密切关注,防止意外。”
    秦万竖说,“要不要跟孙副局长通报一下,有个思想准备。”
    孔宪政断然说,“No,别搞得沸沸扬扬,没事找事乱了自己的方寸。”
    后来的情况果然印证了孔宪政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就在那篇消息在军内绝密网上公布不久,几大战区的主力野战部队44师、77师、88师、99师都纷纷往总部打电话,询问考察评估还没有开始,为何就把课题定到了111师,这其中是否有什么内幕,是不是某个首长直接点将的,如果直接点将了,还要我们劳民伤财地准备什么?这种暗箱操作到底是因为什么?
    接到电话最多的是宫泰简,宫泰简开始不明就里,等他到网上看了那则消息,就知道孙进东又把事情搞砸了。好在这项工作没有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还没有造成后果,顺水推舟,干脆公开考察论证,以示高级机关光明磊落的作风。
    最后的考察评估论证一揽子工作于这年的八月份开始,88师稳操胜券,终于把数字化单元作战课题的任务弄到了手。
    四
    就在88师和111师逐鹿中原争夺数字化单元作战课题的同时,另一个战场的战斗也正在洗剑山下高科技训练基地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那就是“数字化步兵营火力配系”软件开发工作。具体地说就是设计BIC魔方:便携式区域载波——数字化作战单元与支撑系统区域对接的最后工序。
    朱定山教授带领姜晓彤、李勇勇、张京民等人,经过四十多天的寻找,决定采用“赫氏焊接定理”,此定理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利用普通计算机甚至是隔代落伍计算机的原材料,进行拆装组合,三点对接,微量驱动,从而变成重不足一公斤、体积不过如普通电话机般大小的数字化传真机。朱定山把这种未来的装备命名为BIC魔方,其功能兼具综合探测显示、自动定位、自动预警以及高效的通信能力,即“士兵C4I系统”,可以将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转为二进制数序列形式的数字电信号,经计算机编码处理并由信息数字设备传输到指挥所后,再由计算机还原成所需要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数据或控制指令。一旦研制成功,配备到每一单兵,将极大地提高传统武器的自动化程度和协同作战能力,延伸“火力臂”,在地面战场上形成一个从侦察监视、发现目标、决策打击、指挥控制到“软”“硬”杀伤的一体化地面作战系统。通俗地讲,就是把每一个单兵都变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声传千里、能打会躲的现代斗士,除了不会腾云驾雾和七十二变,其他能力不比孙悟空差多少,有些方面孙悟空恐怕还望尘莫及。这不是神话,这样的部队在发达国家里早点投入战争实践了。
    目标是很振奋人心的,但是,真正要把BIC魔方研制成功并装备到88师,委实是一件高难度工程。总参N部基本同意接受岑立昊的申请,拨给经费尽快完成师、团两级指挥支撑体系。同时,军区司令部专项拨款三百万,钟盛英希望88师最先攻克最后的难关——RUK对接参数。这个参数的难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一块不到零点零二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有一万一千七百多组数据需要加减乘除,要运算十八万多次,答案就在这十八万多次运算里。然而,这可不是体力活,在十八万多次运算里,只要有一次失误,那就前功尽弃,还得重新开始,还是十八万次。用姜晓彤的话说,这比大海捞针还难,因为大海捞针你大概还知道针的位置,你手里还有个家伙。而这个RUK对接参数你不知道它在哪里,除了机械地坐在计算机旁,在数字的海洋里一遍遍漫无目的地计算,别的没有什么好办法。
    朱定山为嘎尔玛参数伤透了脑筋,快六十岁的人了,成天像个小学生,物理学家快变成数学家了。他正在实验UKU的数列排序法,一旦成功,就是通向嘎尔玛参数的最佳捷径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