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流气”就是油滑,不稳重,不朴实。
②“光棍”在我的故乡不是指光身汉。游手好闲。好结交朋友,惹是生非,以赌博为生的人,叫做“光棍”,和陕北所说的“二流子”差不多。但“光棍”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坏名词。好结交朋友,仗义疏财的社会活动分子,也称“光棍”。如果从历史方而来了解光棍,我以为这是封建地主阶层那种游侠精神的堕落。
“李叔,你的那套军装呢?”菊生好奇地大胆地问他。
“二尺半放在围子里,”李叔笑笑说,“放它几天假。”
“你不打算跟俺们长在一道?”
“不。我是从外边请假回来的,快该走啦。”姓李的显然不愿陶菊生多知道他的底细,眨着狡猾的眼睛说:“我这个人好朋友,好热闹,来杆儿上闲玩几天。你日后碰见我可别跟我麻缠呀。”
虽然他这句话是用玩笑的口吻说出来,但多少也含有警告意味。菊生笑一笑,不敢再同他闲扯了。
黄昏前杆子盘到一个大的村庄里,第二天又换地方。这样继续了一个多星期,杆子在天天扩大着。每逢移动,蹚将和票子黑压压地拉过半里长。陶菊生虽然还常常怀念父母,也常常担心二哥的前途,但他和薛正礼们一群人却发生了更深的感情,对土匪生活也因习惯而发生了若干兴趣。他本是一个带有浪漫气质的孩子,在小学读书时代,他常在下课后站立在说评书的面前,聚精会神地听绿林英雄故事,连饭也不愿去吃,如今的绿林生活更发展了他的浪漫性格和英雄主义。他非常喜欢刘老义和赵狮子,因为他们豪爽,勇敢,枪法熟练。假使不是他的二哥过着凄惨的肉票生活而且时时有被杀害的危险,让他永远留在土匪中他也不会感到什么痛苦。
菊生不曾同管家的李水沫说过一句话,看见他的机会也很有限。李水沫烟瘾极大,很少出来散步;移动时候,总是队伍已经动身了他才出来,骑上马,竖起来大氅领遮住脸孔。李水沫所给菊生的印象是一个年岁很轻的,个子小小的,苍白脸皮,像一个文弱书生。虽然经过打仗的那天早晨,这印象仍未改变。
但菊生不仅默默中对李永沫发生情感,简直是相当“爱戴”。他常常设想着民团怎样把李水沫围在院里,李水沫怎样双手拿着双枪,向外作扇形开枪,打开围门风,一个箭步跳出大门,追杀敌人,掩护部下。每次凝想着这惊心动魄的紧张场面,他呼吸短促,眼珠发光,仿佛他自己就变成李水沫了。尤其杆子上流传着许多关于李水沫的小故事,使菊生更觉得这位脸色苍白的人物神秘而不凡。
据说李水沫十六岁就下水,二十五岁时受招安,做了团长。招安后一年多上边不发饷,部队穷困得没法维持。但为着他和部下的“前程”,他不肯叛变,也相当地约束部下。后来有一个姓崔的连长打算偷偷地把自己的一连人拉出去重干土匪。有一天,许多人跑来向李水沫报告崔连长要拉走的消息。李水沫总是淡然处之,不肯相信,摇摇头说:“不会的,你们别听信谣言。崔连长真想拉往山里蹚,他会来报告我的。”这天夜间,崔连长果然把他的一连人集合起来,准备逃走。有人立刻把这紧急消息告诉李水沫,请他马上处治崔连长。李水沫一面安详地烧大烟,一面摇一摇头说:“老崔不会瞒着我的,我不信。”崔连长已经把他的人带到村外了,越想越不对,下命令让人马暂且停住,匆匆地跑进团部,站在李水沫的烟榻旁边,结结巴巴地说:
“团长,我,崔二蛋明人不做暗事。我崔二蛋知道好歹。团长一向待我太好……”
一半由于过于紧张,一半由于心中难过,崔连长忽然喉咙梗塞,没法把自己想说的话赶快说出。李水沫的眼睛懒散地盯在灯亮上,继续烧烟,用一半安慰一半责备的口吻说:
“有啥子事啊,明天说不行吗?”
“弟兄们穷得活不下去,”崔连长用力说,“大家都愿意拉出去重干蹚将。我来找团长报告一声,因为团长待我太好……”
李水沫若无其事地向崔连长望了一眼:“妈的,芝麻子儿大的事情也用得着急成这样!别说废话,你是不是打算拉出去干几个月?”
“是,团长。”
李水沫继续烧烟,关心地问:“现在就拉走?”
“人马在村外边等着,我特意来向团长报告。”
“拉走多少人?”
“只拉走我自己的一连人,别人的人我决不带走一个。”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姚雪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