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三部曲(5)

2025-10-10 评论


  在后院的玉兰树下遇见新娘子林藕初,已是黑夜时分。吴茶清见了她就有些发怔,他已换上了旧时的衣裳,头上缠起了黑布巾。在夜里这个人更薄了,像是摇身一闪便会无影无踪的快客。

  “你不要走,吴先生。”

  “我叫吴茶清。”

  “你看钥匙!”林藕初把一串重重的钥匙提到他眼前,明明灭灭晃着,细细碎碎地响,“他们抽大烟,不管这个家,推给我了。他们把好好的茶楼都卖给杀猪的万隆兴,吴茶清,你不要走,你帮我!”

  吴茶清摇摇头,说:“我是长毛。”

   “长毛好,有胆,敢造反。”

  是初夏的风了,玉兰树的大叶子刮不动。黑夜重得很,黑夜框在高墙之中,风吹不动。

  “吴茶清你不要走,你帮我,杭家要倒了,就剩这个大架子,从前的管家也跑了,帐房也跑了,都到别的茶庄吃饭去了。”

  吴茶清摇摇头:“倒就倒吧,天朝都要保不住,要倒。”

  “那你怎么还去?去送死?“

  吴茶清想了想,竟然露出笑意:“去送死吧。”

  “我不让你去送死,我把大门二门全上了锁,我看你往哪里跑?”林藕初一只手抓住玉兰树枝,使劲地晃着,她生气了。

  吴茶清又怔了一下,他们便有些尴尬地沉默了下来。

  黑夜就更重了,玉兰树叶落在林藕初手里,也很重了。

  两个人的呼吸也很重了。

  吴茶清说:“告辞了。”

  “你还要走?”

  吴茶清的呼吸淡了下去。

  “你怎么走?你没钥匙。”

  “怎么来的,怎么走。”

  吴茶清把手中包裹扎到了背后,望着黑暗中高大的玉兰树,突然的一阵风,吹上了枝头。待林藕初再定睛望时,那人,已悄然立于墙头,林藕初只来得及喊上两个字:“回来!”那人便没了踪影。她伸出的双手,抓住了一阵风,被弹开的玉兰树枝,便晃摇个不停了。

  数年之后的一个秋日,人们对长毛造反的事情已经淡漠下来。一日,从忘忧茶庄正门进来一位客商模样的男人。伙计上前打招呼,问他要的什么茶,那客商倒也不说话,只问:“老板呢?”

  伙计问:“你是问老板还是老板娘?”

  “一样“

  “老板外面逛去了,老板娘在后场看着呢。”

  那客商便去了后场。见一个大场子,大铺板上各各坐着正在精致拼配的女工。那女人走来走去地正张罗着,头上还带着白孝,一身月白色。吴茶清又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声,像那个玉兰树下之夜。

  屋子里,茶香扑鼻,是标准的龙井。看得出来,初秋的茶,已经开始收购了。

  女人堆中猛地站出了一个男人,大家都好奇地抬起头。老板娘也是有所察觉了,她的眼睛一亮,一下子就认出了他。

  “回来了。”她淡淡地说。
 
 
 
 
 



吴茶清,徽州人。

  徽州府统辖六县,和杭州交通方便,出来做生意的人就多,其中尤以撤县人为最。敢县分东、南、西、北四乡。地少人多,南乡最苦,男人便跑得远远的,去上海、南京、杭州一带挣钱养家糊口,故南乡多剩有女人儿童,鲜有男子。这个传统,也有一二百年了。

  徽州人做生意有句行话,叫做“周漆吴茶潘酱园“。一是说徽州做生意的人大多姓周姓吴姓潘,二是说他们大多做的是漆、茶、酱生意。杭州人做茶庄茶号老板的,倒也不乏其人,但在老板手下做伙计的却几乎都是徽州人,尤其是就县人。徽帮茶人,就这样在杭州自成了一族。

  这些异乡茶人,做伙计的日子长了,有了些积蓄,做老板的也就有了。其中还有做成大老板的,比如开设在羊坝头忘忧茶庄附近的方正大茶叶店主方冠三,就是徽州人,乾泰昌茶行做学徒出身,后来自己开店,成了杭州茶界饮使者。从徽州穷乡僻壤出来的小学徒,到腰缠万贯的大老板,这部发家史,说起来,也不知有多少故事呢。

  吴茶清.却是和他的同乡人完全异样的。在忘忧茶庄,作了数十年掌柜.兼着忘忧楼府的管家。从不归家,这就叫人奇了。原来杭州一般茶庄,对徽州伙计有这么个规矩,叫“三年两头归,一归三个月“。去时还可带足三个月的工钱。像清河坊的翁隆盛茶庄,伙计有时还会带来同乡及亲戚朋友,老板免费提供食宿,有时甚至长达几年。老板女大王说:徽州人从家乡出来,锅没带,所以饭是要管的,但求职就不管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旭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