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老祖宗宋子安在他的《东溪试茶录》里,把茶树分为七种:白叶茶、柑叶茶、早生茶、细叶茶、稽茶、晚生茶、丛茶;把树型分为了三种:灌木、半乔木、乔木。把茶叶分为两类:大叶与小叶,它们发芽的时间也分早与晚。一般来说,叶片大萌发早,新芽肥壮,制作出来的茶就好。以后各朝代沿用的都是这个分类法,杭汉他们,现在依据的也还是这一种传统。
新品种示范园里种植的一些新品种,倒是杭汉还没有出国的时候就已经见到过的。五十年代末的那几年,杭汉和他的几个同事,花了三年时间,跑遍了浙江省,调查出了二十多个比较好的 品种。加上引进的云南大叶种茶与当地福鼎茶的杂交种,再加上苏联和日本引进的品种,还有全国各种的优良茶品,当有数百种 之多了。比如龙井43,这种中叶类特早芽的无性繁殖系新品种,早 在1960年春天就开始试种了,那还是杭汉和他的同事们在龙井茶区众多的茶树品种群体中,采用单株选育而成的呢。从目前的试验情况来看,它的发芽早、发芽齐和产量高、品质优的优势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这几天,在造反派的监督下,他们这些臭老九知识分子,还是给龙井43作了一次鉴定,发现它的产量每亩大约能够产毛茶二百公斤以上,比福鼎的大白茶可增产百分之二十呢,制成的炒育或烘青,品质也都超过了福鼎茶。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看它能够制作出什么样的龙井茶,为此他们特意到西湖各乡村去网罗炒茶高手来。谁知造反派说“请“之前还要政审。原本倒是看中小撮着的,无奈这个老革命和资本家牵丝攀藤,最近仗着老资格和孙女的牌头,又在起撬头呢。
原来春天刚刚到,握着刀子前来割“尾巴“ 的人也跟着就到了。自留地、宅边地、零星果木,统统逼着大家“自动捐献“,又合并了生产队,核算单位也改为生产大队。小撮着眼睁睁地看着他多年来伺候得好好的茶蓬,一夜之间都成了国家的,农民白天还敲锣打鼓地去捐献,夜里睡在床上,想想有一口血好吐。茶乡那几个平时和小撮着谈得来的老茶农就来给他戴高帽子,说撮着伯啊,你孙女现在是什么人啊,你孙女呛一声,杭州城里就要发寒热病啊。要我们边边角落都交回去,你撮着伯情不情愿我们不晓得,可我们贫下中农实在是不情愿啊。你去跟采茶说说,我们这里好不好不要来割尾巴了。
小撮着也是打肿脸充胖子,明明知道采茶不会替他们贫下中农说话,但不去良心不安,譬如当譬如,去一趟,回家也好和乡里乡亲交代。谁知采茶当了造反派,脾气完全变了,住在招待所里,一张嘴巴练得刀枪不人。手背在后面,房间里来回走,边走边数落爷爷:'你懂什么?这种复杂的革命形势下你还给我添乱!你以为这一次又跟上一次你要给毛主席发电报一样。实话告诉你,这一次是有步骤有计划有口号的,要上报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你就知道眼面前这两株茶,这种时光来添乱,居心何在?你不喝这杯龙井茶,你就不活了?你不跟他们杭家人来往,你就骨头发痒了?”
小撮着见孙女在眼面前晃来晃去,头发鬼一样蓬在头上,喉咙嘶哑,又听她说他“居心何在,骨头发痒“,站起来一拍桌子,说:“我居心不良,我反对毛主席反对党中央,我骨头发痒,你把我抓抓进去杀杀掉算了!”他掉头要走,倒是采茶拉住爷爷,口气缓和下来,说:“爷爷,你就千万不要跟队里那几个坏分子闹了,爷爷你晓不晓得,我也快人党了呢,你这种时光来添乱,我说不说得清!”
一提到“党“这个字眼,小撮着就跟泡到热水里去一般,浑身骨头软了下来。小撮着二七年脱党之后找不到党,以后再要恢复党籍,真是万里长征一直走到今天,走来走去还在瑞金城。他虽不要看孙女这副吃相,但孙女要人党他还是高兴的,想来想去,长叹一声,说:“人了党要做好人啊!爷爷不给你添乱了。”
不添乱也来不及了,造反派最后确定的制茶高手乃三代贫农,正是大名鼎鼎的九溪爷。
九溪爷一上手,抓一把茶叶便倚老卖老,抖着那嫩叶子说:“哎,识不识货,就看你识不识得茶的神气。你当只有人堆里头有神气啊,茶堆里头也有神不神气的啊。你看看这个,程亮;再看看这个,暗簇簇的,窗病鬼一样。“
有个年轻的造反派专门负责管押杭汉他们这几个牛鬼,人倒还嫩茬,此时把那两种干茶比了又比,说:“有什么花头精,我看差不多。”九溪傲慢地盯了他一眼,说:“那是,懂行的人才能够明茶事哩,那年周总理来了,看了我的炒茶,倒是说出一番内行话来。你们这种胡子还没生出来的潮潮鸭儿,能够说出一个什么来呢?好比看中医,总还是要找老中医的。为什么?老中医一望你这脸的气色,便晓得你病在哪里了啊。你能行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旭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