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漩涡(17)

2025-10-10 评论

  这一条线会连着无数条线,当你想把这一条线拽起来时,就会发现龚学庆在滨海市甚至在省里都具有广泛的人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纵观天时、地利和人和,龚学庆都是周黎明最大的竞争对手。
  夏传辉虽然没有龚学庆这样的人脉和实力,而且在所有常委中排名也不是非常靠前,但也不容忽视。
  因为夏传辉在调到滨海市做副市长之前,是省政府主管接待工作的副秘书长,在省政府做副秘书长那阵子,经常陪省委省政府领导跑部进京,不仅深受省里很多领导的喜欢,也与中央的许多领导挂上了勾,建立起深厚的关系,其水有多深,周黎明不得而知。
  早在蔺胜运分析之前,周黎明就在脑子里把所有有资格人选的情况过滤了一遍了,而且也把自己的优劣势与龚学庆和夏传辉两个人做了对比。
  与龚学庆和夏传辉两个人相比,周黎明感觉自己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自己的优势就是自己现在是常务副市长,接任市长之位师出有名,最有说服力。
  再说了,李副省长现在已经是省委副书记、省党群书记,在人事任用上非常有发言权,而且省委高书记对李副书记非常信任,一般情况下,只要李副书记提出的人选,高书记都会接受。
  此外,担任常务副市长以来,他紧密团结在市委书记王高原周围,配合市长张昭才,大刀阔斧地改革,在他主管工作范围内,重点抓了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使滨海这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立交桥东西南北贯通,周围一百多公里的环城高速也全面竣工。海滨机场也扩建成功,成了国内一流的大型机场,可以满足国内几乎所有型号的飞机起降。经济开发区的开发也如火如荼,吸引了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财团、企业进驻。滨海市的经济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连续增长,现在市财政收入已经突破200亿元大关,这是他竞争市长最大的砝码。
  不过,既然蔺胜运也说到了,他就不能不加重视与防备,毕竟一市之长的位置太有诱惑力,谁都想囊括手中,滨海市大有人在,省直机关、各地市符合条件的干部也都大有人在。
  好在省委已经做出决定,滨海市市长人选就从滨海市市委常委中选,这让他无形中减少了不少的竞争对手。
  否则的话,省里机关干部下派,兄弟地市之间领导干部交流,或者其他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因素,而且都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但不管怎么说,大战在即,最忌讳的就是麻痹大意。
  很多时候,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只有一个——轻敌,因此,他放下杯子,郑重其事地问道:“胜运,按你的意思,我接下来该怎么做?”
  蔺胜运沉思了一下,道:“我个人认为,接下来你最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引起高书记的注意,只要高书记欣赏你,滨海市市长的宝座就非你莫属。”
  “关键是高书记的工作不好做。”周黎明向蔺胜运透了实底。
  “高书记的工作是不好做,但你可以做另外一个人的工作。”
  “谁?”
  “朱民生。”
  021意气相投
  朱民生是省委办公厅副秘书长,而且是省委书记高建国专程从淮海省带过来的心腹手下。
  官场上的任何故事,都富有传奇性的色彩,朱民生能够成为高建国的心腹,继而从淮海省带到东山省出任省委副秘书长,也是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
  朱民生在认识高建国之前,只是淮海省省委机关报《前沿阵地》的副主编。
  作为记者,而且是省委机关报《前沿阵地》的副主编,在竞争激烈的新闻行业,要想扬名立万闯出一番天地,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所以,工作之余,朱民生把别人打牌逛舞厅洗桑拿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看报上,天文地理、政治历史、三教九流、阴阳八卦,没有他不看的,课本上的东西他看,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他也看,而且边看边反思。
  长期的读书思考,让朱民生的写作才能得到了极大提高,潜力充分彰显出来。他的消息、通讯、散文、杂文全面开花,在报纸、杂志上连篇累牍地登载了出来,而且题材新颖,文笔老辣,分析问题深刻到位,见解非常独特,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一时间成了省内外的名记者,著名主编,知名作家。
  也就是在这一年,淮海省的政坛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中央全国范围内交流了一批省部级干部,其中就有现任东山省省委书记,时任淮海省省长的高建国同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