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套玄机:职场案例解码(12)

2025-10-10 评论

  说了这些,杰森停下来观察了一下洪钧的脸色,又接着说:“我理解,你在ICE的时候带那么大的一个team,来维西尔只带三个sales,委屈你了。可以这样子,你的title可以用北方区总经理,或者北方区销售总监。”
  洪钧暗想,杰森真够“慷慨”的,可洪钧并不在乎头衔。他在乎的是他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能否获得成就感。
  杰森坐直了身子,接着说:“至于package嘛,你在ICE的时候那么高的package,来维西尔我可实在是承受不起啊。这样子,你在直接向我汇报的几个经理里面,我一定做到让你的package最高。”
  洪钧知道他到维西尔当个经理能拿到的数目,绝不可能再和他在ICE的时候拿到的钱相提并论,他也不关心这个数目是否真是维西尔的经理级能
  拿到的最大数目,因为这只有杰森自己心里清楚,而洪钧也没想和他的那些经理们比。
  洪钧现在已经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局面了,杰森施舍给自己的是一个级别低了、地盘小了、待遇差了的职位,不仅远不及自己在ICE的时候,就连和自己设想的到维西尔屈就一下的状况都相去甚远,但是,洪钧也很清楚,他现在手里没有和杰森讨价还价的筹码,他只能选择接受还是不接受。
  维西尔北京是个烂摊子,手下就这么几个人,还肯定要受上海的露西和劳拉两个人的牵制。在ICE的时候,洪钧就很清楚那个团队有多弱。洪钧很明白,他现在处于谷底,维西尔北京也处于谷底,所以,无论向哪个方向走,都是在向“上”走。在业绩一直不好的地方,哪怕做出一点成绩都是飞跃,都会让人刮目相看,这是洪钧惟一可以寄希望“赌”一把的。
  但是,忍辱负重地接受这个“嗟来之食”也有风险,首先洪钧一下子退回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几年前的水平,而且万一维西尔北京是个谁也无法扭转的烂摊子,洪钧一旦陷于泥潭之中,出头之日就遥遥无期了。
  拒绝杰森,圈子里面就没有什么其他公司可去了,洪钧就只能脱离开熟悉的行业到新的环境中从零开始,这样他放弃的东西更多,面对的未知数和风险也更多,这是当初他宁可被ICE开掉也要避免的局面。
  洪钧又一次面临艰难的抉择……
  解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人的一生不可能万事如意,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职场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多事之秋,即使称不上命运多舛的人,也大多经历过起伏坎坷。
  记得好像有哪位名人大致讲过这样一种意思,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英雄,不能看他风光无限的时候,而是要看他走麦城、身陷低谷的时候,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境中方显英雄本色”。
  ——一个真实的故事
  先不说案例中的洪钧在职场失意时应该怎样搏击,可以先说一个就在我身边发生的真实经历。我在2000年的时候曾作为美国SIEBEL公司在中国的光杆司令,开始拉队伍、找生意,但是两方面在初期都不顺利。好不容易在上海找到了几个人做销售和技术支持,可是在北京一直只有我一个人,在北京盈科中心的办公室里,我形单影只地守望了四个月,都没找到得力的销售人才。
  终于,关于一个人的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人和我在几年前曾经是同事,都在SSA公司工作,我是做销售的,他是做技术的。后来我去了西门子公司,他在SSA公司继续干了一段时间,还被提升做了管理,也像销售人员一样跑业务找项目。SSA里的老人儿几乎都走光了,他还坚持着,但最终也还是跳了槽。一家美国的小型软件公司要在中国开展业务,就把他挖了过去,成了这家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名员工。他又做技术又做销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又当爹又当妈”,终于把这个小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拉扯大了,公司发展到几十个人,也赢得了不少项目,其中不乏在圈子中引起不小轰动的大项目,他一直是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实际负责人。
  再后来,就在他正干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形势发生了变化,1999年互联网的热潮风起云涌,大家比着看谁做的梦更大,他的老板,就是这家公司的头儿也决定以身试“网”,开始不再满足于专注做软件业务,而是通过公司购并等手段向网络进军了。和别的公司整合后,他老板又从一些大牌公司请了一些“高人”来,而他也就从当初的负责人变成了一个业务骨干,虽然头衔是副总经理,但是只有卖力的份儿,没有拍板的份儿了。新来的那几位“高人”各个了得,论商业计划一个比一个做得漂亮,论演讲一个比一个做得专业,论花钱一个比一个花得痛快,可论挣钱就一个比一个没本事了。我后来听他讲这段遭遇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在中央苏区被李德、博古等洋专家们排挤的毛泽东同志。他在那家公司觉得不开心,实事都是他在做,公司那帮吹牛皮的人全靠他争来的项目养着,而他和他的业务却时时处于被人瞧不起的境地,因为不是互联网新经济。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