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3)

2025-10-10 评论

  许克手上端着盘子,盘子里是一份煎得黄灿灿既没撒盐也无酱油的煎蛋,他正悠哉游哉地踱回自己的位子,兜里的手机响了。许克皱起眉头掏出手机放到耳边,低声说:"Hello."
  Tony已经出现在咖啡厅门口,一只手正热烈地朝他挥舞。
  Paul已等在一辆广州本田里,许克和Tony一坐进车里,车就开动了。Paul抻着几乎不存在的脖子从后视镜里看一眼许克,问候道:"Kevin,辛苦你啦,不远千里来成都support我们,恩情之深厚,感激不尽啦!改天叫Tony带你去几个地方好好玩一圈。"
  许克并非头一次来成都,他在成都也没少"玩"过,此刻的心情更令他对Paul的话题毫无兴趣,便转而问道:"咱们直接去客户那里?"
  Paul正专注于把车拐上人民南路,似乎无暇回答许克的问题,Tony扭过头说:"咱们去高新区,德塞克的厂区还在筹建,临时在高新国际广场租用的office。除了咱们三个还有另外几个同事也到高新广场会合。"
  Paul忽然问:"Tony给你的E-mail看了吧?德塞克的大部分设备都由他们美国总部指定采购,只有一部分弱电配套授权他们在中国买。就这么一点油水,居然把霍尼韦尔、西门子和ABB都招来了,那些国内厂商就更不用说了,唉。Tony跟这个单有些吃力,我只好找老板搬救兵,把你请来啦。"
  许克谦和地笑笑:"我是做BD的,只管把荒地开出来撒下种子,然后留给sales去收获,我也没做过keyaccount,最多给你们跑跑龙套、壮壮声势。"
  "莫谦虚莫谦虚,"Paul的右手从方向盘上拿开,在空中摆了摆,"老板说你来最合适,我也这么觉得。德塞克这帮人要么是老外,要么是假洋鬼子,只好请你这'海归'出马喽。"
  许克没做回应,心想虽说这成都分公司是格恩中国总部当年收编过来的,自然是彻头彻尾的本地化,和德塞克外方人员打交道确实有所不便,但格恩中国总部里老外和假洋鬼子成群结队,而"海归"更是俯拾皆是,之所以挑他而不让销售人员介入并非语言和教育背景的缘故,而是因为他的岗位是"业务发展"这种闲职,Paul和Tony不必担心他抢夺客户和分享业绩,好在他已经习惯了像狗皮膏药一样被贴来贴去,公司里对他倒是好评不断,洋人们夸他是消防员,同胞们则称他为万金油。
  许克把头向后仰到靠枕上,闭目养神,耳朵却无法像眼睛一样闭起来,不得不一路聆听Paul向Tony传授他的炒股心得:"我向来只做券商股,别的一概不碰,你晓不晓得为什么?别管什么蓝筹股还是垃圾股,统统都是在股市圈一笔钱就走人,谁管你股市怎么样?只有那些券商巴望一直从股市里面挣钱,只有他们才怕股市彻底完蛋。"Paul仿佛终于重又意识到许克的存在,偏头问道:"Kevin,你有没有做A股呀?B股呢?还是你们海归方便啊,能做海外市场,H股啊美股啊什么的想做就能做。"
  许克不由得鼻子里哼一声,回了句:"我不做股票。"
  "呃……是怕太花时间花精力?格恩的员工守则里没规定禁止炒股吧?"
  许克坐直身子,反问道:"依你看,炒股票的和发股票的,哪个赚钱多?"

  月底对于九帮网老板曹原而言,宛如旧社会贫农佃户的年关。创业之前他就知道自己无缘修炼到恶霸地主黄世仁的境界,而是一直要求自己要做荣毅仁式的红色资本家,至少也要像Google那两位创始人(3)宣称的以不做恶人恶事为宗旨。但是,万万没想到如今他竟成了杨白劳。
  曹原面对的黄世仁不算多,现在只有四位,都是北航的学生,一位在读硕士,三位在读本科。最初还有一个女孩儿做助理,职责包括行政出纳、迎来送往、洗扫庭厨,后来曹原发现这点事他也能干,便把这点钱省了。不久他又发现这点事不干也罢,便把这点事也省了。但四位北航学生是无论如何省不了的,因为网站的制作维护、内容更新和后续开发都是他们的任务,虽然他们从未保质保量地完成过任务。每月只有这一天,四位黄世仁会主动而准时地到来。既然难得聚齐一次,曹原便抓住三十天一遇的时机给四个人开会,把支付劳务费的那一刻尽量拖后,否则四位黄世仁一俟劳务费到手便会以四种不重样的借口飘然而去。
  曹原刚声情并茂地对四个人打气鼓励一番,正要把网站下一步的修改方向提出来,以便四个人讨论工作量如何分配(其实是如何推托),桌上的电话铃声大作。这部电话自从开通后使用率极低,打进来的也大多是搞推销的。不是某财务服务公司要提供临时会计或报税服务,就是某商贸公司可以超低价提供各类办公用品。尤其奇怪的是,自从曹原刚办好工商注册手续这类电话便接踵而至,令他不免怀疑这些公司是否和工商局实现了企业注册信息的实时共享,以致曹原因心疼那点月租费而开始盘算是否该把它撤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