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莉看了看手表,6点40分,什么工作要这么早谈?她更不敢轻易离开了,一边尽量小声地跺着脚,以驱除身上的寒气,一边耐心地等待着。
楼道外的空地上有人行走了,她听见二楼又有开门的声音,一个老太太搀扶着一个老大爷走了下来,老太太说:"这么冷你就不要去了,回头把你冻着。"
"我要去,"老大爷固执地说,"人多力量大。"
乔莉听着这话中有话,先躲在楼道外,等他们出了楼梯口,上了小马路,这才远远地跟着他们。两位老人慢慢地在路上挪动着,老大爷似乎身体不大好,行动甚是不便。渐渐地,路上的老人越来越多,等到了家属区门口,已经差不多有六七十位老人了。
他们都穿着厚实的冬衣,有的背着包,有的背着水壶,还有的手里拿着一卷红色的布,乔莉不知道他们要去哪儿,这是旅行还是游行?她只得远远地站着,而这时,围观的人们也多了起来,还有人上前给老人递早点、倒开水,看样子似乎是家里的人。
"他们这是去哪儿?"乔莉看旁边有个小保姆摸样的女孩,问。
"去省政府大门口,"女孩冷得缩着脖子说,"今天是第三天了。"
"为什么?"
"俺也不知道,"女孩说,"听说上面人要把厂子卖了,还说要把这些房子都卖了,他们害怕了,就去找领导。"
"卖厂卖房?"乔莉不明所以,"你听谁说的?"
"都这么说,"女孩说,"俺家主人说这附近的房都要五六千呢,这块地值一大笔钱呢。"
乔莉估计她说的是五六千一个平方米,遂点了点头。这是一辆大客车缓缓地驶了过来,老人们排着队,一个挨一个上了车。乔莉惊讶地问:"他们还租了车?"
"哪儿呀,"女孩说,"是厂里配的,厂里说老职工们身体不好,不能让他们冻着摔着。"
乔莉觉得这事似乎不那么简单,职工闹事,阻止还来不及,干吗又是配车又是买早点?她走到门外,等老人们都上了车后,打了辆出租车跟在后面,果然,这车静悄悄地驶到了省政府门前,老职工们依次下了车,又有两个年轻人跟下来,给每人发了一个小的折叠板凳。老人们在政府门前的空地上排队坐好,第一排的人拉出一个红色的条幅,乔莉下了车,走到近前一看,只见条幅上写着:支持工厂合理改制,请求政府保护家园。
乔莉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活说得可真有水平,第一,你不能说工人不支持改制,他们只是要求合理改制;第二,合理改制的目的是为什么?是为了保护家园,保护什么家园?不就是晶通家属区的房子嘛;第三,有了这两句话,有了这些为了工厂辛苦一辈子的老员工,你还真不能给工人随便戴闹事的帽子,只能说晶通的工人们对改制有一定的希望,并且把希望寄托给了政府与党,只不过是用了一点过激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罢了。
这事儿办的的不硬不软,不合法理但合情理,不能说全对也不能说全错,真是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慢慢规劝,这劝来劝去,也不能没有一个说法,她联想起早上下楼的两个人,只觉这事没有那么简单,难道工厂真的没有办法说通这些老员工?抑或就此可以和政府大唱叫屈,把一些实际的要求落到实处?
这真是不早不晚,正好赶上赛思中国的市场活动这个关口上,对这次活动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乔莉又觉得,问题的症结并不在这个上面,到底问题处在哪儿,
她也说不清楚。她默默地站在不远的一条人行道上,此时太阳渐渐地高了,地面的寒气退去了一些,她走到一个早点摊前,买了杯豆浆,就着寒冷的空气喝进了肚子里。
后天就是电子行业解决方案峰会的开幕式,晶通工人这样静坐请愿,王贵林、于志德还能来吗,还有省市的相关领导能来吗?乔莉心烦意乱,身上冰冷,额头却沁出一点汗意,她取出手机,走到僻静处,拨通了陆凡的号码:"喂,陆总,我现在在省政府门前。"乔莉把清晨的经过详细地细说了一遍,陆凡听着听着,心情沉重起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晶通内部的问题,还是SK在搞鬼?
"你继续在那盯着,"陆凡说,"我们保持联系。"
陆凡放下电话,默默地想了一会儿,怎么回事,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他皱着眉头,给何乘风打了电话,何乘风听完了之后说:"弗兰克,我刚刚接到美国方面的通知,我三天后要去圣何塞(Sanjose),晶通的事情我暂时不能帮你,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个人的电话,他是我们在SK的眼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崔曼莉